中工书画

艺术家

德艺双馨 艺苑巨擘

记刘文西老院长

2020-07-09 08:47:50  来源:陕西日报

  2018年年初,我急赴海南探望因突发重疾生命垂危的刘文西老院长,在医院陪伴他的那段日子里,我目睹了他与病魔顽强抗争,度过了常人难以逾越的生命险境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其坚强的意志力令人叹服。病榻之上,他仍惦念着西安美术学院的发展建设,情牵国家与人民的富强和幸福,心系一生为之奋斗的艺术事业,那纯洁而真挚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我。老院长数年间屡与病魔相遇但终能康复,所以直到一年前他在西安旧疾复发时,我仍坚信他能够像往日一样再次战胜病魔。但事与愿违,老院长这次就医竟成为与我们永远的诀别。

  作为刘文西老院长的学生,我们长期共同学习、工作、生活在西安美术学院,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多年来,我曾陪伴他赴陕北、海南、福建、江西、青海、甘肃及俄罗斯等地进行艺术采风和文化考察。在这期间,他精深的艺术思想、执着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艺术观点,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收获了受益终身的宝贵艺术养料和精神财富。

  老院长作为新中国培养的艺术大家,对国家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陕西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已然载入史册。从“长安画派”到“黄土画派”,从石鲁、赵望云等先辈再到刘文西,一代又一代老一辈艺术工作者和优秀艺术家,为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陕西美术事业的进步与提升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创造了大量影响深远的精品佳作。他们朴素真挚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长久期待和坚定信仰,他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造就了今时今日陕西文化艺术事业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刘文西等为代表的当代优秀艺术家的引领带动下,陕西文化艺术事业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在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上不断揽获荣誉和硕果,在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为陕西高等艺术教育提升学术高度,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院长作为一位影响巨大的中国人物画家,他的艺术人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近百次前往陕北写生创作的艺术历程。几十年来,无论寒暑阴晴,他坚持深入黄土高原腹地,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长期深入观察和细致入微地了解人民,表现人民,歌颂人民,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感受描绘普通劳动人民的平凡和伟大,抒发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

  从普通教师到国家级教学名师,从蜚声中国当代人物画坛到创立“黄土画派”,几十年来,他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勤勉创作从未中断或停止,他用笔墨绘制出一大批“以人民为中心”为创作导向的艺术精品,其宏阔的时代背景,深邃的思想意境,精湛的创作技艺,鲜活的人物形象,充分彰显了坚定质朴的艺术初心。他把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对英雄的崇敬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不仅荣膺中国美协“终身成就奖”,获得业内外各界广泛赞誉,更被誉为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典范和优秀楷模。

  老院长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他始终秉持独立的学术观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兼容并蓄、精进不止的学术风格,精准客观、鞭辟入里评价创作者及其作品,对培养和塑造师生艺术思想,为学院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促进青年一代艺术家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他毕生严以律己、爱生如子,他的每一堂授课,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展览,都向我们生动诠释了“在艺术教育这条漫漫征途中,除了踏实勤勉,认真执着的探索与研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真理。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老院长作为当代陕西文艺的一面旗帜,正是用毕生的艺术实践,坚定秉承“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坚定贯彻“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宗旨,坚定投身西部高等艺术教育工作,把全部心血和才华奉献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他为我们留下的大量宝贵精神财富和艺术思想之光芒,将永远激励后学攀登不止,砥砺奋进。(郭线庐)

编辑:梁琼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