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名人坊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守望者

2020-05-21 10:43:5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砖一瓦搭起新闻史学科大厦

  新闻记者一直扮演着社会守望者的角色。在方汉奇眼中,新闻史研究者则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历史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好新闻事业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聪明一点儿,少走弯路,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

  1953年,27岁的方汉奇进入北京大学讲授新闻史,1957年随迁人大。当时,全国从事新闻史教学的只有两人。在这片尚待开垦的领域,方汉奇开始了长达近70年的耕耘。

  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的新闻事业是舶来品。民国时期,新闻学高等教育以美国为圭臬。彼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新闻学高等教育体系。

  据方汉奇回忆,当时在北大教学主要参考的是民国新闻史学家戈公振编写的《中国报学史》,但是这本书只写到1927年,共产党人的办报历史更是空白。为了上好课,他便自己“找米下锅”,跑遍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看了2000多本书。

  他的书房里至今收藏着一方墨盒,这是上世纪30年代戈公振在北京荣宝斋定制并赠送给《申报》同事黄寄萍的。后来,黄寄萍成为方汉奇的岳父。当方汉奇从岳父手中接过墨盒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自己会将新闻史研究推向另一座高峰。

  1978年,临近中国人民大学建校30周年,方汉奇向新闻系主任提出,想写一本《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小册子”,为周年献礼。他本来准备写七八万字,写起来却一发不可收。

  两年后,这部50多万字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才完成,书中涉及报刊500余种,报人1500余名,纠正前人著述失误200余处,被新闻学界认为是继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之后又一中国新闻史权威著作,是新闻史研究走向成熟和科学的标志。

  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方汉奇一砖一瓦构建起新闻史的学科大厦。他组织编撰《中国新闻事业通史》,耗时13年,前后50多人参与,是新中国新闻学科第一个有外文译本的专著;而后又组织编撰《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历时超过20年。这两部著作后被誉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里程碑”。由他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成为迄今国内外流传最广、发行量最大的中国新闻史方面的教材。

  “这些基础性研究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是功德无量的,就像第一幅地图,标记了重要的矿产、河流所在位置。”王润泽说。

  除了著书立说,新闻史的学科建设也是方汉奇时刻萦怀的。上个世纪80年代,新闻学被列在文学门类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没有自主性。方汉奇担任首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后带领众人多方争取,终于将新闻学升为一级学科,为以后新闻传播学的大发展提供了学科制度上的保证。

  1989年,方汉奇和复旦大学教授宁树藩等人一起发起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并担任第一、二任会长;如今,中国新闻史学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新闻传播学学术团体。

  研究史料像神探破案

  如果把新闻史比作一条浩瀚的长河,那么它的源头在哪里?几代新闻史研究者孜孜以求。

  1983年,方汉奇发表了对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的研究成果,振聋发聩地提出,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当得知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存有《进奏院状》原件后,方汉奇敏锐地意识到,这份罕见的古代报纸实物将有助于揭开古代报纸起源之谜。

  于是,方汉奇委托新华社伦敦分社记者对《进奏院状》原件拍下照片,对60行文字逐字逐句地疏证、辨析,再结合中国古代文献对邸报的记载,终于使这页看似不起眼的纸张重放光芒。

  “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多打深井多做个案研究,是方先生一直坚持的新闻史研究方法,对学界后辈影响深远。”王润泽曾撰文专门谈方先生的史料观,在印证一段关于《开元杂报》到底是不是印刷报纸的学术争论中,先生征引四种以上的史料,彼此印证,读来宛若福尔摩斯破案一般,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不久前,一位集报爱好者送来了一份满文版《京报》,这让上世纪90年代就系统研究过清代《京报》的方汉奇喜出望外,“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过满文版的《京报》,这能进一步丰富新闻史研究史料”。对于报纸所处的年代,方汉奇又开始了一番“破案”,最后给出了清朝初年的初步判断。“报纸上记录的内容太琐碎,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要不然就能判定出更具体的年代了。”方汉奇略有惋惜地说。

  坐得了冷板凳,守得住旧书斋。出于对一手史料的执着,方汉奇在新闻史长河中不断打捞尘封的记忆。他曾几经周转寻到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的家人,获得一批珍贵的照片和书信,证明了邵飘萍的共产党员身份。他还摘掉了《大公报》“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证明《大公报》不仅帮过国民党的忙,也大大帮过共产党的忙,“第一个派记者去边区,向全国人民报道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真实情况的,是《大公报》”。

  作为史学大家庭里的新生代,新闻史研究时间较短且史料零散,要从各种历史文献处寻得线索绝非易事。半个多世纪以来,方汉奇坚持做学术卡片,一张张巴掌大小的卡片上密密麻麻摘录了各种学术资料,然后归类存放备用。

  “有战斗任务了,这些卡片就活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使用卡片时的方汉奇如同一位调兵遣将的将军。

  如今,电脑成了方汉奇收集资料的新阵地,他在1T容量的硬盘里分门别类建了几十个文件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看到好文章他会第一时间下载存档,积累的资料将近500G。

  “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幅当年廖沫沙先生送给方汉奇的字,就悬挂在人大新闻学院的会议室里,在方汉奇博士生、北京交通大学教师王靖雨看来,这是老师一生治学的写照。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图说教育

  • 阳光体育 回归课堂

  • 中小学复学进行时:特别的一课 关爱眼健康

  • 捏面人 学历史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天津市春季高考防疫与安全须知发布

    天津市招生考试院发布今年本市春季高考及高职升本科考试考生防疫与安全须知。据天津市招生考试院介绍,从本月23日开始,考生须如实填写个人健康卡,签署安全考试承诺书。5月23日前,考生申请天津健康码,持有“绿码”方能进入考点参加考试。

  • 线上“送训”助贫困县教育脱贫攻坚

    疫情防控期间,教育财务干部培训不断线。5月8日—10日,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组织5名专家通过在线会议方式,对四川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的教育财务干部开展了11场线上“送训”工作,培训时长955分钟,参训人数达2260余人次。

教育论坛

  • “减负”很复杂,理性不可少

    作为民生的热点之一,教育已经连续三年位列热词前五。而在备受关注的教育改革举措方面,“中小学生课业‘减负’”再次成为投票最高的选项。

  • 高校如何找准劳动教育“定盘星”

    如何看待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如何?高校该如何创新并加强劳动教育?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对专家进行了采访。

名人坊

  •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守望者

    方汉奇,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史学者,也是新中国新闻学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迄今培养了50多位博士生。

  • 他的教育生命延续到最后时刻

    5月19日早上6点57分,一代教育大家陶西平先生在北京去世。闻此噩耗,无数教育工作者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工作者、教育家。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