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守正创新之道

2019-04-12 17:17:19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陈名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势,先得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之道。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我们坚持以守正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西打磨厂胡同的街坊邻里在改造后的胡同里幸福歌唱。图为“打磨场回响胡同童谣”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7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既是顶层设计又是任务书,在深入学习、认真落实的过程中,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日益增强、热情明显高涨,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传承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创造并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形态。我们党注重传承革命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又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用革命文化熏陶思想、滋养心灵,使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的精神血脉,才能让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变得更加深沉而执着,精神品格变得更加高尚而坚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遍访西柏坡、井冈山、沂蒙山、古田、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党的十九大后,他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这有效推动革命文化不断进行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进步。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历史的结论更是现实的需要,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对已有文化的改革创新。实践表明,对创新的高度关注和大力倡导,正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繁荣兴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在创造性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实践变化的新特点,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

  文化的改革创新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着眼于解决时代课题,我们党都提出了纲领性的文化战略,作为指导、引领、推动、规范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就是这种具有时代标志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加速推进,越来越需要思想文化繁荣兴盛发挥支撑作用;随着国际文明对话与交流日趋频繁,西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亟须提升,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传承什么、怎样传承、谁来传承等重大问题。它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路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这里的实践,不仅仅是指文化建设的实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都包含着文化创造,是已有文化成果、文化条件发挥作用的具体实践。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实践进程,离不开看似无形却真切存在的文化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同时,这种发展进步也为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着精神能量。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从实践中获取文化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又要使文化发展成为改革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又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

1 2 共2页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对欧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 专题

    李克强今年首访欧洲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