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追寻红军在陕西的长征足迹(图)

2019-08-11 05:24:22 人民日报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

  1935年9月,得知陕北红军活动消息,在甘肃哈达铺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决定要到陕北落脚。

  榆林市定边县铁角城村是连接陕西、甘肃两省的交通要道,村中心的傍山道路,纵横数百里,是陇东入陕的一个必经驿站。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左路和右路顺利进入陕西定边县境内。虽然红军在这里只短暂停留,当地村民却印象深刻。

  56岁的村民董玉飞家里有个传家宝,是两对茶壶。“红军队伍离开时,爷爷董发太给红军战士们装上了两背袋粮食,红军战士拗不过,就拿出了两对茶壶赠予他们作为答谢。”说到这里,董玉飞自豪地拿出茶壶展示给记者,他说:“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会让孩子一直传承下去!”

  距吴起县城西南方向4公里处的大峁梁上有个开阔的山头,以前叫平台山。如今,在山头平坦处的两棵葱绿的杜梨树下,一尊铜像格外醒目:毛泽东坐在行军床上,一手按着作战图,神情自若、目视远方……

  对面山头上,遥相呼应还有一尊铜像。“那是彭德怀将军正迎风策马向主席传递胜利的捷报。”吴起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吕军向记者介绍说。

  早在中央红军离甘入陕之际,国民党军就在陕甘交界的河连湾集结,敌先头部队于10月18日晚到达铁边城以西的油寺一带宿营,距中央红军后卫部队仅有20余里。国民党军自恃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气势汹汹地顺头道川奔驰而下,由正面推进,妄图歼灭疲惫不堪的红军。

  10月19日,中央红军刚到吴起镇,国民党军就追到了苏区大门口。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对敌情做了认真的研究后,迅速达成一致:打退追兵,绝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在彭德怀指挥下,19日晚至20日早晨,红军主力分别进入阵地布防。一纵队埋伏在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之间的大峁梁上,在敌之左侧,二纵队埋伏在头道川、乱石头川之间的山梁上,在敌之右侧,三纵队埋伏在洛河东岸的燕窝梁上,在敌之正面。红军布下了“口袋战术”准备全歼来犯之敌。

  21日7时,战斗打响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取得胜利。战役总计毙伤俘敌人2000余人,缴获山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数十门(挺),缴获战马1720多匹。

  至此,中央红军切断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结束了中央红军在长征的最后一仗,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图谋破产。

  “‘切尾巴战役’胜利以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将原来的平台山更名为胜利山。”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讲解员强小芳向游客介绍说。

  “红军到达吴起镇看到了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顿时欢呼跳跃。”吴起县旅游局原局长马广千向记者介绍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战士邓飞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长征途中,我们无论是渡湘江、翻雪山还是过草地,尤其是打完了一仗,眼巴巴地瞅着满地的伤病员无处安置时,我们就格外想念苏维埃,想念苏区人民。如今,看到苏维埃的牌子,我们怎能不欢呼,怎能不热血沸腾呢!

  锣鼓响,秧歌起,红军长征到吴起。从此红军有了落脚点,也有了出发点。

  东征播下抗日火种

  富县直罗镇四周群山环抱,柏山上松柏郁郁葱葱。

  柏山下矗立着直罗镇战役烈士纪念碑,从纪念碑背后的台阶拾阶而上,苍松翠柏间,长眠着648位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他们当年的战斗经历,现在仍被后人讲起。“蒋介石调西线国民党军四个师的兵力,由甘肃庆阳、合水向富县进攻,并且调东线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兵力,由洛川、富县北上,企图趁中央红军长征立足未稳,将中央红军消灭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的地区。”直罗镇烈士陵园每一个讲解员对直罗镇战役都熟记于心。

  1935年11月20日夜里,在毛泽东指挥下,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从甘泉主动出击南下富县直罗镇,分别埋伏在镇子北面和南面,悄悄包围了驻扎在这里准备进攻红军的109师。

  11月21日拂晓,直罗镇战役打响了。毫无准备的国民党军被“从天而降”的红军打得人仰马翻、四处逃窜,纷纷缴械投降,109师师长牛元峰被击毙,国民党军在直罗镇遭遇惨败。

  “直罗镇战役胜利后,红一方面军积极组织了东征和西征,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富县县委讲师团团长高荣辉说。

  瓦窑堡会议旧址由一排5孔窑洞组成。“茶壶、煤油灯以及其他陈设,当时开会的时候就是这样摆的。”王志厚是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原馆长,他摩挲着桌角说,“这张桌子所在的窑洞,正是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的地方。”

  瓦窑堡会议着重讨论了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问题,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走进延川县东征革命纪念馆,几行字非常醒目:“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这是毛主席对红军东征的评价。

  1936年2月20日开始,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从陕甘苏区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发起东征战役。3月,毛泽东和彭德怀联名发布《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主张停止一切内战,号召爱国志士与红军联合一致抗日。

  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展开,红军于5月主动回师河西。“红军东征历时75天,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歼敌1.7万人,筹措军费30余万元。”延川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冯延东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首《沁园春·雪》,是1936年2月毛泽东在清涧县袁家沟创作的。大好河山展现在眼前,他欣然提笔。

  80多年后记者再走长征路,8月的黄土高原绿意盎然,极目远眺,千沟万壑,生机勃勃!(本报记者  王乐文  龚仕建  人民网记者  吴  超)

  版式设计:张丹峰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 专题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