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讲述光纤通信产业巨变:从“一束光”到“一座城”(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院士讲述光纤通信产业巨变:从“一束光”到“一座城”(图)

2018-09-04 13:36:06 长江日报

  中国光纤产量问鼎世界第一

  如果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做比喻,“京汉广工程”只是光纤通信线路的大动脉,要把光纤通信深入到每个城市和乡村,实现光纤入户,还需要建立数量庞大的分支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网。

  如此一来,单靠武汉邮科院和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单位生产相关材料和设备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光纤和光电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1983年,国家计委和邮电部考虑到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决定寻求外企合作。1984年,邮电部、湖北省和武汉市三方达成协议,在武汉建设邮电部武汉通信光纤厂,由赵梓森担任中方技术负责人。

  被美国、日本等光纤制造强国拒绝后,赵梓森团队经过认真调研和艰苦谈判,在1985年与荷兰飞利浦公司达成协议,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公司——长飞公司。长飞公司1988年成立,1992年即建成投产。到1998年,长飞公司生产的光纤质量就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量产突破100万公里。

  随着光纤通信产业在武汉飞速发展,一个更大的构想——建设中国光谷,在这座城市酝酿。“1998年,华中科大黄德修教授就提出中国应该有个光谷。”赵梓森说,之后国家决定建光谷,但建在哪里还没定论,“武汉说在武汉,广州说在广州,上海说在上海,吉林说在长春。”

  随后经过赵梓森等26位院士专家及本地政府的不懈努力,2001年,中国光电子产业基地确定落户武汉,“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诞生。从“一束光”到“一座城”,光电子、激光、中小显示面板、存储器芯片等产业,在武汉从此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虽然已是86岁高龄,赵梓森如今依然担任武汉邮科院高级技术顾问一职,依然关心着全球光纤产业的发展。“虽然中国的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棒三大主营业务,全面问鼎了世界第一,但创新依然不够,在光纤损耗等技术指标方面,与美国、日本最顶尖的公司还存在差距。”赵梓森坦言。

  “我尝过当亡国奴的味道,深知只有科技强大了,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欺。以我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来看,只有坚持走创新的道路,科技才会真正发展。我相信,武汉的光纤产业以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再过40年,一定会更加强大。”

  长江日报记者欧阳春艳

1 2 共2页

编辑:夏赛赛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专题

    晋江经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