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农业综合开发助力乡村振兴见闻

2018-07-13 13:15:37 农民日报

  崔立来陈卫华

  站在已经完工的蓄水池旁,黎金山村的刘克杰舒了口气,今年终于不用再补种桃树了。

  46岁的刘克杰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南部山区的村民,2013年承包了附近的300亩山地,栽种了10000多株桃树、杏树、梨树,建起了自己的龙门峪绿色生态采摘园。

  “栽一年死一年,每年能死4000株,山上没水源。”回想起前几年的景象,老刘忍不住摇头。黎金山村又叫石头村,四面环山,家家户户的院墙都是用石块砌成,风景秀丽,但因为地势高,缺水情况严重。

  2017年,临淄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将目光聚集到了这个缺水的山村,准备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乡村振兴,农开有为。我们的项目重点解决山区浇水难的问题,要让群众生活有实实在在的变化。”区农开办主任崔书祥说。

  项目能不能落地,还要看当地群众的态度。崔书祥已经做好了磨破嘴皮子反复做工作的准备,而在2017年1月的村民代表大会上,金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决议被高票通过。

  项目确定了,但能不能真正见效?黎金山村的老百姓心里还是没底。很快,随着区农开办260万元资金的到位,变化一点点显现:建塘坝和蓄水池,埋设节水管道,修混凝土道路……乡亲们的疑虑也被打消了,老刘的采摘园附近,也新建了两座蓄水池。

  “前几天又浇了一遍果园,再有十来天就成熟了。”刘克杰介绍,今年毛收入能达到20万元,这要搁以前是不可能的事。“以前是靠天吃饭,种地、浇树只能依靠从外边拉水,每立方米12元,一立方米水只能浇灌30株果树,根本用不起。”刘克杰在附近还有个山羊养殖场,蓄水池建成后,仅1000只羊的饮用水费就能省下2万元。如今,老刘又在果园里养起了鹅,开发“采摘+特色餐饮+游玩”的农家乐,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与加强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破解靠天吃饭难题不同,临淄区农开办将扶持培育致富产业作为助力北部乡村振兴的重点。皇城镇是临淄区的蔬菜大镇,全镇1.5万户农民拥有超过1.6万个蔬菜大棚,年产蔬菜6亿公斤。而整个临淄区蔬菜种苗需求量高达3亿多株,每年却只有1亿株的生产能力,缺口巨大。皇城镇因此诞生了一批小型育苗公司,亟需扶持。临淄区农开办顺势而为,选取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育苗公司,配套资金,帮助提升综合实力。

  如今,在皇城镇石槽村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总投资272万元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已经建成。在占地4864平方米的连栋育苗温室内,排风扇、循环风机、水帘、自走洒水车、电动卷膜器等智能化管理设备,一样不缺。“借助农业开发项目,合作社将新增添1000万株优质种苗的生产量,新增产值795万元。”合作社社长王新亮说。

  “这些项目都是前期经过充分考察后进入项目库的,可行性很高。”崔书详介绍,临淄区认真落实农业综合开发各项规章制度,从入库、申报到招投标、项目监理、验收登记,全程跟踪督导,确保了国家开发项目真正带动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自2011年以来,临淄区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1亿元,新打机电井120眼,埋设节水管道495公里,开挖疏浚沟渠176公里,建设桥涵5217座,建成超过231公里的机耕道路,打造7.37万亩高标准农田。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能够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说。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德国等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晋江经验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