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广西龙胜:田园歌声“唱出”小康路

2018-04-20 10:36:14 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4月19日电题:广西龙胜:田园歌声“唱出”小康路

  新华社记者唐荣桂

  地处广西北部山区的龙胜各族自治县主要居住着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一度十分闭塞落后,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龙胜“靠山吃山”,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唱着山歌跳着舞搞起了旅游,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香饽饽”。

  4月18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热闹非凡,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把寨子挤得水泄不通,尽情欣赏瑶族村民带来的歌舞表演。金江村的瑶族妇女都留有一头长发,最长的达2.72米,独具特色的长发歌舞倍受欢迎。

  金江村文艺骨干潘继凤介绍,村寨成立了文艺队,在专家指导下,文艺队编排了晒红衣、长鼓舞等民族节目,每天为游客表演。“村寨与旅游公司合作,门票收入的60%归村民所有,2017年接待了约50万游客,最多的村民有2万多元分红。”

  “以前年轻姑娘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基本没有人外出打工了。”谈及旅游带给金江村的变化,潘继凤快人快语。

  “耕田耕地为大本,哪有唱歌来养家?”在泗水乡白面瑶寨,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让村民没想到的是,时代真的变了,以前“不入流”的山歌,如今是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之一。

  村民余家妹介绍,前些年政府引进旅游公司,改造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瑶族博物馆,游客纷至沓来。“45户村民分成3个小组,轮流接待游客,表演民族歌舞,唱着歌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

  龙脊镇平安村则依托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平安村村民廖道永告诉记者,平安村是一个壮族村寨,祖祖辈辈靠在梯田里种植水稻谋生,村民长期守着青山绿水过着苦日子。

  “农耕有犁田、播种、梳秧、插秧、收割等十来道工序,从年头持续到年尾,道道都有看头。”廖道永介绍,就拿耦耕来说,梯田小而散,有的田牛也转不过身,只好妻子在前拉犁,丈夫在后掌犁,夫妻协力把田耕。每年开耕时节,梯田里的耦耕夫妻,竟然成了一道独特的民俗景观,游客拍照留影不说,甚至还要下田体验一把。

  秀美的梯田风光和农耕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廖道永在村里开起了客栈,儿子负责接送客人,远嫁到广州的女儿通过互联网处理来自海内外的订单,一年下来总收入超过70万元。

  依托传统民族文化这一宝贵资源,近年来龙胜县在每个乡镇重点打造一个特色节庆,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文化旅游饭。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全国两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 专题

    奋斗·劳动者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