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要闻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大唐琉璃器的见证

2020-04-26 10:28:30 来源:新华社

  

  巍巍宝塔,阅尽世间兴废;千年古刹,见晓文明交融。始建于东汉末年的法门寺,不仅保存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还典藏着20件颇具异域风情的唐代琉璃器。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讲述了这些琉璃器的故事。

  一千多年前,这些琉璃器是如何跨越万里来到长安的?它们见证了一段怎样的文明交融史?古之长安,今之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西安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时,又有哪些新的作为?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巍巍宝塔,阅尽世间兴废;千年古刹,见晓文明交融。始建于东汉末年、位于陕西的法门寺,典藏着一件件丝路瑰宝。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里出土了20件琉璃器。

  

  法门寺出土的琉璃器有明显的异域风情:有些是伊斯兰风格,有些混合了东罗马和波斯萨珊风格。它们大多是八至九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产品,产地在今天伊朗的内沙布尔地区。

  

  四瓣花纹蓝琉璃盘是法门寺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呈深蓝色,透明度高,盘内壁刻有精美的几何纹和植物纹。虽然它被埋藏了千年,如今却依然光彩夺目。

  

  在法门寺地宫里有两块石碑,一个叫志文碑,一个叫物账碑。其中物账碑上有“琉璃钵子”的字样,指的就是琉璃器。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商贸交流、文化交流、友谊交流之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被赋予新动能。今天,一列列“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西安始发,一路向西,直至汉堡和莫斯科,成为新的“黄金通道”。

  

  中外货物在西安集结、分拨。“长安号”将中国制造的机器、电气设备等货物出口至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优质粮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红酒等也摆上了中国百姓的餐桌。“长安号”已真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沿线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丝路使者”。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同中国相连搭建了桥梁。大唐琉璃器不仅见证了中外文明交融的历史,也证明了中华民族一贯和世界的合作共赢。

  总指导:何平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韩珅

  编导:王志斌、彭卓、曹彦语、甄晓博

  记者:陈昌奇、杨一苗、梁爱平、吴鸿波

  包装:夏勇、张文嵘(实习)

  海报:张隆婕(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专题

    聚焦2020年“中国航天日”

  • 专题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 专题

    抗“疫”一线党旗红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