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要闻

习近平讲解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生态文化

2018-05-23 08:21:46 学习中国

  尊重自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论语·述而》中说“钓而不网,弋而不射宿。”即钓鱼不要截住水流一网打尽,打猎不要射夜宿之鸟,反映出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思想。《孟子·尽心上》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说,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同胞,而且要扩展到爱护各类动物、植物等自然生命。尊重自然的理念,强调了人类应当担负保护自然界以及其他生物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尊重与爱护大自然,以仁慈之德包容与善待宇宙万物,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思考和生态智慧。

  保护自然。保护自然,体现了对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我国古代通过立法,形成了对生物资源按自然规律顺时取用、禁止灭绝种群等规定。上古时代夏禹执政时曾颁布的一条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大意是说:春天三个月中,正是草木复苏、生长的季节,不准上山用斧砍伐。夏季三月,正是鱼鳖繁殖和生长的季节,不准用网罟在河湖中捕捞。辅助齐桓公称霸的大臣管仲提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君主),“不可以立为天下王”;“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理念,开了生态文明之先河、可持续发展之先驱。在今天,这些绵延数千年的生态理念依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秉承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1 2 共2页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