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工会工作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www.workercn.cn2013-12-12 05:39:5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敢担当善创新才能彰显作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日趋复杂,工会工作的领域、对象、内容与以往相比,发生着深刻变化,这给工会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也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新要求。

  面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给企业职工思想上带来的冲击和心理上带来的压力,吉林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宫志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更落实在行动上——建起“员工诉求服务中心”,并探索形成“受理诉求—确认其合理性—归口转办—跟踪督办—及时向诉求人通报办理进展—进行满意度调查—定期通报”的闭环式职工诉求系统,同时通过开设阳光家园网站、员工诉求服务信箱和发放“阳光卡”等,确保企业职工有了随时随地发出诉求的通道,从而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据统计,员工诉求服务中心成立一年来,受理各类诉求60件,通过当面答复、限期办结、跟踪督办等方式,全部得到办结。

  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内容。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如何赋予劳动竞赛以新内容,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职工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

  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潘向宇牢牢抓住企业启动“一号工程”(即重钢集团的环保搬迁工程,总投资350亿元,聚集了国内170多家企业的上万名职工参战)的契机,穿针引线、积极建言、奔走呼吁、提出方案,促成了重庆市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庆市‘建好一号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得以开展。

  此举的直接效果是:短短四年时间,一座650万吨规模的现代化钢铁企业迅速诞生,创造了令国内冶金行业瞩目的“重钢速度”;创造RH真空冶炼技术;首创铁钢界面“一罐制”短流程;新重钢短流程工艺和布局,荣获全国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此同时,有294个集体、748名职工立功受奖。

  在工会工作的实践中,困难和问题总是顺势而生。因此,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就不能墨守成规。

  湖北襄阳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章杰破解工会工作难题的一个秘诀是——建设由智库课题项目库、智库项目应用成果库组成的创新智库,以此为载体,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创新研究和试验。

  在他的带领下,襄阳市总工会集合力量,对列入智库的50多个项目制定详细路线图,目前已成功打造了22项特色品牌工作。如他们培植的娄先义“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省首家“劳模创新工作室”;探索开展了万名劳模助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行动,带动10万名职工参与各类劳动竞赛;探索的社区工会参与社会化管理工作、民主管理“五步工作法”、县级工会经审工作精细化管理等经验,都被当作典型向全国推广。

  北京市朝阳区总工会副主席李扬则看准了新媒体、网络化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搭建工会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方面先行一步。

  在近千名调查员对全区近14万家纳税户开展入户调查,重点针对人员情况、工资情况、建会情况等进行逐一核查的基础上,李扬带领大家运用调查结果编制了工会管理系统,设计了用人单位、基层工会、工会工作等模块,将企业情况、基层工作情况全部录入其中,实现了对全区工会工作的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和动态分析,确保工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职工状况,反映职工诉求,从而为工会切实履职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情所至才能细微之处见精神

  工会工作是服务职工群众的,固然有轰轰烈烈的工资集体协商、热热闹闹的技能比武劳动竞赛,但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平淡是真的点滴小事,甚至是琐事。因此,对基层工会干部来说,更重要的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辽宁省盘锦市长途客运公司工会主席刘双,每天做的大多是小事、琐事。

  担任工会主席7年,刘双天天围着职工转——了解到单位职工患了尿毒症,他发动职工捐款,通过慈善机构和市总工会,办理特困救助,送去“救命钱”;隔三差五地去看望瘫痪在床的老职工,并四处张罗着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孩子的工作问题;暴雨来袭,组织职工防汛,忙乱中不忘瞅一眼几位老职工居住的平房区是否安全……无论职工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有求必应,从不耽搁。

  就是凭着这颗能焐热职工的心,刘双不仅赢得了公司上下从总经理到普通职工心甘情愿的一声“三哥”,而且在大家心中树立了工会干部“娘家人”的温暖形象。

  而距盘锦数千里之外的新疆伊宁县,县总工会主席何巧凤之所以被大家敬称为“好(何)主席”,也是源于她不以善小而不为,实实在在为职工办事解难:拿出自己原本不高的工资,为去世的困难职工购买丧葬用品,张罗办理丧葬事宜;在全县创立第一家“爱心粮店”,让办理手续的困难职工只掏30元就能买到价值85元的“爱心粮”;为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帮助150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反复奔走于有关部门之间,为困难职工申请了50套廉租房;创办“杏乡职工之家”,为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帮助下岗职工申请创业资金,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免费宣传……

  如今,随着职工队伍的发展壮大,不同职工群体的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多层次。

  中国航天一院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勇,就针对高密度发射和高难度研制给航天职工带来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实际,率先在集团内建立了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制度,依托专业心理咨询公司,建立起一套完整体系,帮助职工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强应对挫折和困境的自我身心调适能力。

  工会的这一举措,为肩负着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重任的航天职工,带来了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好心情,也更好地凝聚起大家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的正能量。

  工会工作需要热心肠。满怀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把真诚融入服务职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工会干部不仅能够赢来职工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的攀升,也必能赢得职工群众发自心底的那声呼唤——“娘家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