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该不该体罚孩子”因何成为问题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6-04-1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该不该体罚孩子?这一直是个问题,而且到现在为止似乎也没有标准“答案”。

  最近,腾讯大家专栏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各位“大家”意见不一,但最终似乎谁也无力说服谁。有趣的是,就在专家们讨论得热烈的那边厢,重庆两幼儿园先后发生了教师体罚幼儿的事件。据说,幼儿家长还为此和老师发生了肢体冲突,涉事老师已经被开除。

  事实上,这些年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在涉及教师体罚学生的问题上,大家意见分歧其实不大,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老师不应该体罚学生。凡有此类事件,无论老师有多合理的理由,最终都会被舆论谴责,有些甚至会被学校处理。

  虽然中国私塾自古就有体罚学生的传统,而且无论老师和家长还是孩子本人,都认可体罚,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体罚不仅没有成为一种教育方式,而且多半会遭受父母的反感,甚至投诉。一言以蔽之,该不该体罚孩子,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这其实并不成为问题。

  但对于家长来说,问题就要复杂得多。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现在科学昌明、民主兴盛,为数不少的家长仍认为如何对待孩子,是家庭和私人事务,许多情况下,体罚是必须的。前几年,一位著名的“狼爸”萧百佑就曾有句名言:“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据说她的三个女儿都是这么被“打”进北大的。这也成了体罚支持者最有力的佐证。

  在当今社会,稍微受过一点教育的家长还是反对体罚也不愿去体罚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往往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气不打一处来,才出此下策,而且通常事后会后悔,因为他们会看到,体罚孩子的效果并不好。事实上,体罚和暴力的界限非常模糊,遭受体罚的孩子不但感情上会受到挫伤,而且心理调适也会成为问题。一个在家中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很容易有暴力倾向。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体罚会降低儿童的情商,并且削弱儿童自制力,导致他们的行为表现更加糟糕。美国一项针对32个国家、超过1.7万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体罚子女的家长比例越高,那个国家的国民平均智商就越低”,反之亦然。

  现代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教育方式有许多种,体罚作为一种暴力行为(或准暴力行为)应该被禁止或者尽可能地控制,这应该成为常识。在中国,体罚仍然有如此大的市场,一是因为传统家教根深蒂固,二是家长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三是我们对于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综合概念,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等,都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如果父母认为,一个孩子的全部成功仅在于“上北大”,这样的观念也太狭隘了。如果一个孩子必须以“三天一顿打”为代价,才能考上北大,这个北大不上也罢。

  不少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应该仿效一些西方国家,将禁止家长体罚儿童写进法律,但这恐非易事。来自于传统的阻力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定性和执法、如何“量刑”也绝不简单。在目前的条件下,最重要的是唤起大众的注意,改变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正在进行的“该不该体罚孩子”的讨论是有价值的,但我们更期盼,有朝一日,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