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工会

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举办创新方法培训班,通过“以案说法”让劳模工匠们茅塞顿开——

“要是早听这个课,搞创新就不会那么难了”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2020-08-10 07:31:1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联想型创新方法、类比型创新方法、形态分析法……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积极回应劳模工匠们在开阔创新思路方面的诉求,举办的创新方法培训班“很解渴”,多个困扰他们的技术难题在培训班上找到了解决方法。

  “要是我早一点听到这个课,搞技术创新就不会那么难了!”近日,中车沈阳机车车辆公司电工高级技师、辽宁省劳模、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杨洋,参加完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举办的创新方法培训班后如是说。

  2019年底,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为开展2020年工作征求意见,一些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反映,因为他们的工作局限于一厂一车间,思路不开阔,搞技术创新完全凭经验,难度特别大,非常希望有一个能开阔创新思路的培训。

  经过多方了解,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获悉国际上有一个系统介绍40种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萃智理论”。目前,我国已经有机构在推广这一理论,而且在沈阳就找到了一个推广这一理论的团队,于是登门寻求合作,双方一拍即合。

  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有53家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个个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才适合他们?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与培训老师一起征求劳模工匠们的意见,最后决定请劳模工匠们带着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请各位老师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培训。

  7月22日~24日,沈阳黎明培训中心,70余名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或技术骨干聚集在这里,他们带来的技术难题有41个。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培训。”杨洋带来的技术革新项目是“排除供电线路故障隐患”。中车沈阳机车车辆公司的主导产品是货运列车车厢,而送电要从车头到车尾,可是因为线路长、列车在行进中有震动,影响了线路的稳定性,故障率高达50%。这个问题,他研究了很长时间也没办法解决。

  杨洋讲出自己的难题后,老师先让学员们出主意。于是,想出解决办法的学员陆续走上台,在图板上画图并做讲解。对此,培训老师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启发每一个人的创新思维。

  杨洋告诉记者,老师介绍了创新思维的“类比型创新方法”,即找一个相类似或相近的技术项目进行对比,参照那个项目用类似的方法解决自己的创新难题。同时,老师提示可安装弹性装置,以减轻列车震动时对线路的影响。杨洋说,“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我立刻想到客车车厢就有这种装置,用‘类比法’,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干了。”

  辽沈工业集团公司的全国劳模、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于东海,常年带领团队为造船企业提供螺旋桨毛坯打磨工具。这个工具需要在铣刀片上焊接18个刀块,而这项工作全是手工。因为操作工人技术水平不一,就时常出现18个刀块不在规定的水平线上,打磨时刀块还时常有掉落情况,不仅影响打磨质量,而且存在安全隐患,返修率很高。培训老师根据于东海的介绍,提示他遇到问题先找出关键点,然后再根据“萃智理论”找创新方法。后来,培训老师建议他做一个“定位装置”,“按照这个装置焊接刀块,谁干都一样。”

  “上一课就解决了一个困扰我多年的技术难题,而且还学会了好多创新方法,这个培训太实用了!”于东海表示。

  联想型创新方法、类比型创新方法、形态分析法、逆向思考法……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而根据这些创新方法,发动机叶片喷涂问题、发动机导管热交换问题、工装长轴加工问题等多个困扰劳模工匠们的技术难题,在培训班上都找到了解决方法。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