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青蛙归谁管”背后的权力误区
东原
//www.workercn.cn2016-04-14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为了解基层公务员在做什么,工作生活到底什么样,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沈红,选择到神农架林区文体新广局做一名挂职副局长。江沈红将每天所见所感一字一字敲下来,总共积攒了30万字、96篇挂职日记。谈到基层出现的“谁都不愿少管,真有事又不知道找谁”,江沈红感慨,“青蛙,在河里的时候归水利局管,到了岸上就属林业局管了。”(4月13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这则新闻,很多人都想到了“婆婆多了不管事”。提到“婆婆”那些事儿,很多人都能讲个三天三夜;而解决的思路很是集中,倾向于采用项目制的方式,把权力和责任集中到一个部门。比如说,还是那只青蛙,以前涉及到不同部门,而现在打包到一个部门。以后与这个青蛙任何有关的事情,都由这一个部门来统筹来负责,由此实现权力和责任的高度统一。问题油然而来,要不要也设立一个“青蛙办”?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进行,类似“九龙治水”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很多权力扯皮将会得到进一步廓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后每一个领域都是“一个婆婆问到底”。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革本身有一个过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部门设置中,大家的职责不同,负责的领域不同,一些领域确实很难说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有时还存在共管的必要性。

  退一步讲,即便一些领域实现“大部制”,也未必一切尽如人意。在现实中,存在一些职责相对单一的部门。比如过去,有一些城市设立了“馒头办”,个别地方还存在“馒头许可”;还有一些地方设立了“西瓜办”,以及“推广足疗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看看这些机构名称,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可市场问题,并没有因为有了专门机构,而得到彻底好转。推而广之,即便设立了一个“青蛙办”,也未必能够解决青蛙问题。

  相对于权力的分化,权责对等更为重要。还拿青蛙来说,固然“在河里的时候归水利局管,到了岸上就属林业局管了”,看起来像是两个婆婆管理,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其实还是一个婆婆问事。其关键就在于,这个部门有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承担起了责任,即便是“九龙治水”,也会有人管,能管好;如果没有承担起责任,哪怕归结到一个部门,还是有可能没人管,管不好。即便存在权力的交涉,也可以通过“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明晰权力责任,实现有机衔接。

  从权力的设置上讲,必然会存在中间地带以及一些权力交涉,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项目化地交给一个部门来解决。“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桌美味佳肴,往往不是一个人包办一切的结果,而是主厨、助手、传菜员等一帮人,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同理,在部门设置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权力的交涉,必然有一些工作需要精诚合作。交涉并不可怕,只要把界限划出来,把责任标清楚,并不必然产生扯皮。如果操作得法,还会产生“1+1>2”的效果。

  面对“青蛙属谁管”,人们很容易想到权力分治,认为应该归结到一个部门管理。但在事实上,这里可能隐藏着一个权力误区,那就是把权力分治凌驾到权责对等头上。从政府改革方向来看,确有必要通过精准设计,缩小和改变“九龙治水”。但要看到,再怎么改革,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必然会产生权力交涉,一些工作也必然出现部门共管。而在现实中更大的问题是,有些部门有权乱用、有责不担。因此,还是要通过制度的力量实现各司其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