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易国祥:退休官员更要社会化
//www.workercn.cn2014-02-18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披露一对老年人带着孙子闯红灯,鉴于老年人无视各种规则的现象,提出“不妨让老年人再社会化”。受其启发,我觉得,在老年群体中,退休官员更应该社会化。

    退休官员的文化水平、人生经历和物质基础,决定了他们比一般老年人拥有相对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退休官员更容易脱离社会,离群索居,过早出现人生低潮。

    你到公共广场去,在那儿跳舞娱乐的,很少有退休官员;你到社区活动室去,在那儿参加活动的,很少有退休官员;你到街头巷尾去,在那儿下棋聊天的,很少有退休官员。笔者曾经在一所基层老年人大学了解到,在那号称五六百人的学员中,竟然只能找到两三名当地退休的官员。在一个大型群众合唱团队中,能够参加进来的退休官员也屈指可数。

    “退休官员去哪儿了?”很多人知道,他们在官方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里,在由退休领导领衔的各种老年社团里,在与官方关系紧密的各退休干部支部活动中。近几年,尽管在大力推进退休官员管理与活动社会化,但仍然没有改变老年群体中的官民分流现状。

    于是,在退休官员中,有些远离工作单位的,很难找到自己的归宿;有些高龄或者身体不便的,就很难感受到如鱼得水的社区温暖;有的官衔较高的即使很想亲民的,也很难闻到人间烟火;甚至有的退休官员与民争利,用“余热”灼伤社会。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退休官员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晚年生活的硬件基础,如官员才拥有的活动中心等;客观上因为退休官员的主体人群,仍然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不自觉地延续着在职时的干群之别。

    当年甘祖昌解甲归田做农民,如今杨善洲封山育林当园丁,他们老有所为是自己的选择,也是百姓之福。退休官员的主体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百姓,成为退休生活的修身之要,将是未来老龄社会一个值得期待的社会生态,这比出几个退休官员先进典型更重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