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廖建江:反“四风”须谨防新花招
//www.workercn.cn2014-01-02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央各项禁令之下,各地初显节约从简、反对铺张浪费的节日新风。然而,一些改头换面的送礼新花招也随之而生。比如有一种名为“礼品册”的产品,送礼者先在网站确定礼品档次并付款,网站再寄给他一张有账号密码的礼品册,收礼者拿到礼品册后,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网站选择礼品,最后礼品快递上门。这样的礼品册“好处”显而易见:不仅收受双方隐蔽安全,又能避免不能投收礼者所好的麻烦,还能够享受到商家开出的办公用品、会议费、培训费等诸多名目的发票,为慷公家之慨、行个人送礼之实打开方便之门。

    类似“礼品册”这样,近期媒体报道的各种“避风头”“转地下”“怀侥幸”“搞变通”式的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变的只是外形,不变的是本质。其绕来绕去、百般变化,说到底还是在与中央的各项禁令搞对抗,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必须抬头就打,严肃查处。

    值得深思的是,为何在政策高压之下,还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公款送礼、公款吃喝?为何还会有人冒着制度约束的风险、舆论监督的压力,想方设法送礼、心安理得收礼?为何总有一些人心存侥幸,视中央的各项禁令为“一阵风”而非“长久功”?这些赤裸的私欲,又是如何通过财政、审计、监察之关,瞒天过海、披上合法外衣的?这一切恐怕都不是定出几条规定、处理几个官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打击了礼品册之后,其他违反禁令的行为不会穿着各种马甲再冒出来。

    公款请客送礼,拉近的是个人与某些“关键人物”间的感情,拉远的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反对“四风”、严辨公私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解决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着眼于长期抓和长效化,把治标和治本有机结合起来。从长期抓的角度看,关键在于纠正公权力的不当运行,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通过壮士断腕的改革,形成透明的利益分配、科学的政绩考核和正确的用人导向,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形成“不想送”“不敢送”“不必送”的社会氛围。

    从长效化的角度而言,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一切公款消费活动都置于公众的严密监督之下。礼品册之所以能送收“两放心”,就在于钻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空子。“只要人人都起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广大公众深受腐败浪费行为之害,内心最有动力和毅力与之做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创建顺畅的机制、搭建便利的平台,增强公众监督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填平监管上的空隙和盲点,把潜伏的违法违规公款消费纠出来,其实正在考验各级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