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治堵”是公共治理的样本-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社评

“智慧治堵”是公共治理的样本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林琳
2019-09-04 07:17:36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面对治理难题,有些地方总是喜欢或习惯谈困难,但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总想着“躲一躲”“拖一拖”“遮一遮”或者偷奸耍滑,是行不通的。相反,动动脑子、用用智慧、卖卖力气,问题才有可能解决,一步步推进,持之以恒,总会有成效。

  据9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日前,由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公布了全国50座城市2019年第二季度的拥堵排名,上海名列第十五位,跌出“十大堵城”之列。而去年同期,上海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八;2014年同期,上海拥堵状况名列榜首。变化的核心一点,是上海市在“智慧治堵”的思路指引下,实施了诸多整治整改行动。

  拥堵指数排名一再后退,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尤其是,这样的改变来自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500多万辆小客车的上海,来自被世界城市体系权威排名认可的“世界一线城市”。上海的“秘钥”应该好好被解读,为更多地方和城市所学习、应用。

  比如,精准、精细化。哪个路口经常拥堵、拥堵的车辆主要来自哪个方向,通过调整信号周期,减少车辆滞留和积压的可能;在“智能信号灯系统”的帮助下,根据车流量,提前引导车辆分流,动态分配路权,提高通行效率。

  比如,整体疏导、综合施策。不是只考虑一个路口的情况,而是把它置于区域中、统筹相邻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优化整个区域的平均车速;不是只考虑通行的问题、设施的问题,而是把对交通秩序、交通违法违章的整治作为“牛鼻子”来抓——电子警察的升级“上岗”、交警的严查严惩,让违停、随意变道等情况不断减少。

  再如,务实、扎实。交警下到每一个匝道,实地考察,排查通行不畅的情况;不以多么畅通畅行为目标,而是追求至少慢而有序。

  大城市的交通常常令人苦不堪言,有多少拥堵是人为造成的?又有多少可以通过标志标线、信号灯的人性化设置和调整,交通执法的严格,去减轻和避免?有时可能只是一条潮汐车道,就能让道路畅通不少。关键是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有没有亲自到管辖的路口走一走、看一看,有没有真正了解、掌握每个路口各个方向车流量、通行需求、拥堵原因,有没有设身处地为开车的人着想。有时只是多一些摄像头的抓拍和震慑、多一些警察的路面排查、惩处,就能促使不守规矩的人养成排队、礼让、有序的好习惯。

  必须承认,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面临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不会完全相同,不能照搬照抄,但在思路和理念上其实是没有借鉴障碍的。无论是更精准的测算、更精细的管理,整体疏导、综合施策,还是诸如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都是相关城市和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那些在上述拥堵榜单上排名前列的城市,能否通过整改,缓解当地拥堵问题?

  时下,面对治理难题,有些地方总是喜欢或习惯谈困难,“人少、钱少”“公众不理解”“现实条件不允许”,等等,这些困难可能确实存在,但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总想着“躲一躲”“拖一拖”“遮一遮”或者偷奸耍滑,是行不通的。相反,动动脑子、用用智慧、卖卖力气,问题才有可能解决,一步步推进,持之以恒,总会有成效。

  “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尚且不行,“躺在困难上睡大觉”就更可怕了。一些地方的一些人偏偏睡得齁声渐起——比如有的城市,年年初冬都因路面结冰引发事故频发而“上头条”,但往往下一年“涛声依旧”;有的地方屡屡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要求整改,但就是怎么推都不动弹。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拥堵治理,看似是交通管理问题,折射的则是治理能力和智慧的巨大潜力。用现代化的设备、技术、理念和高质量的执行力,治堵、治污以及治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城市的智慧和努力。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面出击,以色列在下什么棋?

    在中东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区纷争不断的情况下,以色列近日颇为活跃。以色列的无人机和导弹向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发动了袭击,以政府在巴以定居点问题上也一再示强。对于以色列来说,当前局势或许适合浑水摸鱼,但并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 中工时评:这个在国际上有点火的“鲁班工坊”说明了啥

    舆论常说,中国职业教育“技不如人”。所以,读此报道,倍感振奋。振奋之余,更为天津市深耕职业教育的创新理念和诸种举措叹服。

  • 中工时评:国有景区降价莫忽视“隐形门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有关部门将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对此,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

  • 中工时评:美国控枪背后:“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统计,截至8月15日,全美今年已发生涉枪案件3万多起,死亡9000多人,伤1.8万多人。每次严重枪案发生后,要求加强控枪的呼声都会高涨,但最终收到的效果却非常有限。美国控枪难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根本问题:究竟是“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人物

  • 行程超过3万公里,他是轮椅上的信访干部!

    2008年的一次意外事故后,白国龙从此只能摇着轮椅接待群众。身体的伤残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他始终坚信勤能补拙,真心能换真情,窗口成为他战斗的舞台。

  • “三不”法官李庆军

    李庆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原副庭长。2018年9月28日,在与尿毒症顽强抗争4年后,他永远地离去了。

  • 为了五星红旗永远飘扬……

    95岁的抗战老兵李安甫曾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参加过升旗仪式,如今70年过去了,他想再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

  • 王学珍和汝箕沟的“半车精神”

    在地处贺兰山腹地的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提起王学珍,恐怕有人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但一说到“王半车”,小娃娃们都知道。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