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华西都市报:紧急式“特殊照顾”不是制度化扶贫
//www.workercn.cn2014-02-11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河北阜平县,近半人口需要扶贫。而阜平县骆驼湾村,因一年前,习总书记的专访,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2月10日《新京报》)

    从“阜平攻坚一年记”回访稿可看出,以因领导走访而出名的骆驼湾和顾家台村为例,虽距北京只3小时车程,但哪怕是在堪称“猛药重典”扶贫,颇具舆论效益和明星光环的一年里,除资金输血之外,在脱贫方面的“造血”机制上到底发生多少根本性改变,似乎也谈不上。

    “155个工作组进驻阜平;千万元以上项目谋划实施116项;骆驼湾村口乱石滩,变成一座公园;阜平去年接收各级专项资金12.61亿元,是当地财政收入的7倍……”时间上看,1994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阜平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似也未获如此扶持;从地域看,附近贫困县某官员称,其所在县一年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过千万元就算难得,而骆驼湾驻村工作队材料记载的仅十几个项目,就花费1632万元。

    正是时空对比下的失衡,让人忧虑,这种紧急式“特殊关照”的突击扶贫,能不能持久,又能否从根本上祛除贫困病灶?中办、国办新近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扶贫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只有制度性的根本转变,才能把准脱贫命脉。而在那种观赏性大于实质性,只注重资金倾注的扶贫操作,自然难免杜绝个别村民“等、靠、要”,甚至“希望分钱”的懒惰想法。而那些真正希望养殖致富的,却又面临缺少担保,贷款困难,拿不到养殖资金扶持的尴尬。这种尴尬不除,村民自力更生,造血脱贫就面临瓶颈桎梏。扶贫还要因地制宜,对于“常住人口只170人左右的骆驼湾村”,与其投1600万元搞基础建设,与综合保障兜底,就业培训,妥善安置,整体迁徙城镇的城镇化同步成本相比,孰优孰劣,也值得考虑。

    只有扶贫不再是“紧急照顾,就地砸钱”运动式扶贫一条路,而是与城乡平权、产业规划、投入产出核算相结合,综合考量后进行最优选择,扶贫攻坚才会迎来重大转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