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光明日报:把好安全生产的“三道关口”
//www.workercn.cn2013-11-28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25日,国务院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在青岛召开全体会议。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指出,这次事故损失惨重,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调查组指出的三大突出问题,直接暴露出地方政府和当事企业在规划、管理、处置三个环节的层层漏洞。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令人扼腕叹息。试想,这“三道关口”但凡有一道把住了,类似的事故或许就能消除在萌芽状态。这一惨痛的案例,相信对所有的企业和地区都是一个警示:类似这样的隐患还有多少?是否采取了有力的整改措施?

    能源供应和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中各种管道网络纵横交错,部分生产设施和居民社区高度重叠,社会生产生活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系数提升,但这并不是说事故是不可预防的。只要以更加科学的规划、更加负责的管理、更加专业的应急作保障,事故灾害的发生几率完全可以减到最小。

    人们常说“规划先行”,就是规划要把各种好的坏的可能想在前面,增强生产生活二者的整体性考量。同时,有了科学的规划,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也是加强安全生产最重要的中间环节。做好管理,好的制度不可或缺,人的行为、状态更是关键所在。从本次事故来看,有关单位并不缺乏成熟的管理规章,也不缺乏相应的人员配备,但仍然未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可见人的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效。人的责任心始终是加强管理的第一要义,唯有真正地“管起来、理到位”,制度的原则性和人的能动性才能相得益彰,安全生产的有序运转才能保障。

    加强安全保障,专业的应急能力不可或缺。应急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建立在常抓不懈的演练和经验积累之上的。在应急状态下,各种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都不可能像平常那样齐备,甚至制约因素会成倍地出现。这一方面需要作更坏的打算,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另一方面,要发挥协同作战的合力。此次事故发生前,当事方不封路,也不通知和疏散群众,教训值得总结。危急的情形面前,既要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要有协调者来统筹各方力量,才能确保安全。

    此次事故发生之后,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油气管道、城市管网等为重点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专项整治。搞好安全生产,最可怕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我行我素。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期待这样的整治能真正发现问题,查遗补漏,真正成为提升安全生产的全新起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