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远去的背影:“歼-10之父”宋文骢(组图)
//www.workercn.cn2016-12-27来源: 央视新闻
分享到:更多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2016,许多人离我们远去,他或她,曾倾一生之力,充盈并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即日起,夜读栏目推出《2016:远去的背影》系列。

  今时今日,中国上空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造,也是中国力量。在那个无比艰难的年代,是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今夜的故事,关于“歼-10之父”宋文骢 (cōng),关于“追求”。

  九三大阅兵,国人的共同记忆。

  8架歼-10在空中拉出8道绚丽彩烟,谁不因此而心潮澎湃呢?

  当时距离歼-10成功首飞,已经过去了17年。由我国自行研制,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依然作为中国空军的标志,接受检阅。

  歼-10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这是数以万计的研制人员二十年的奋斗,也是被誉为“歼-10之父”宋文骢一生的追求。

  △宋文 骢〔1930年3月26日-2016年3月22日〕

  《宋文骢:追求》

  少年伤痛:怎么就不能把日军飞机打下来? 最早 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1930年,宋文骢在云南出生。童年时代,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宋文骢扼腕,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我们这一代人,生下来就赶上了‘九一八’。抗日战争时,我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耳边不停响起的空袭警报和整天在头顶盘旋的日本飞机,每天都有人被炸死。那时我们的武器老打不着那些飞机,我就很气啊,怎么就打不着呢?那时我就老琢磨着,应该再发明出点什么弹来,一打就中。”

  “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

  △ 宋文骢

  1949年,19岁的宋文骢成为一名侦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

  1960年春,按照协议,苏联派出一组专家来华咨询。对于“老大哥”们,宋文骢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开会讨论中,一位苏联专家发言时掏出一个小本子,我们一位同志无意识地凑过头去,结果这位专家对我们的同志睨了一眼,会后小题大做地提出了抗议。”

  这件事让宋文骢很受刺激,从那时起,他就悟出一个道理,长年啃别人嚼过的冷馒头,就只能永远当个可怜的乞丐。他立志,要走出一条中国独立自主设计研制飞机的道路。

  只一刻钟,改变历史。 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少数西方国家已经在航空领域研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而此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于空白,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与第三代先进飞机的研制要求相差甚远。

  1982年2月,中国新一代战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在北京海运仓总参谋部招待所召开,普遍认为沈阳601所的歼-13将胜出。

  宋文骢作为成都611所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但任务只是去“帮助参谋参谋,完善完善方案”。或许为了做到优中选优,会议“意外地”决定给611所一个机会,发言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刻钟。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