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冯小英:给地球做透视的人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 中工网—《河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地球物探被称为“勘探家的眼睛”。在华北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有一位巾帼标兵,她25年来,为擦亮这双探视数千米地层下油气储藏规律的“眼睛”,默默无闻、潜心科研,专注于物探技术方法研究,先后承担或主研完成了冀中、二连、沁水盆地20多个重点探区的储层预测工作,为华北油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就是华北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储层预测室项目长冯小英,在今年河北省总工会举行的“三八”节暨表彰会上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1991年6月从江汉石油学院毕业的冯小英分配到华北油田后,始终从事物探技术方法研究。谈起物探技术方法,平时不善言辞的她此时言语滔滔不绝:“华北地质情况复杂,集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煤层气等不同系列储层,我的工作就是熟练应用二十多种地震地质软件,按照预测规范流程,通过配套软件技术组合,‘透视’华北地区地下不同的储层地质特征,开展储层预测工作,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具有较大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但是由于单砂层薄、岩性细,与泥岩围岩地球物理响应差别小,常规地震资料难以分辨,使得纵向识别薄砂层及横向描述砂体展布规律难度加大。2009年,冯小英通过综合分析与实际应用,制定了“点标定、线约束、体运算、分段描述”的预测流程,应用多种软件技术,开展储层预测工作,为十多口工业油流井的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及亿吨级规模储量的发现及上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和巴音都兰凹陷扇三角洲砂砾岩油气藏是二连盆地的主力油气藏,但其砂体叠加连片、规模小,相变快,预测砂体边界较难。冯小英利用软件技术进行精细的层位对比及构造解释,为准确储层预测奠定基础,同时再开展地震波形分类、反演等多种技术系列,有效地描述扇三角洲平面展布及有利相带,为两个区块的20多口井位部署、亿吨级规模储量的上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其中,2015年度所钻巴101x井在阿尔善阿四段油组试油,获自喷日产油119.44立方米,油层厚度达116米,成为二连探区迄今为止碎屑岩油层厚度最大、产量最高的“双百”探井,形成了巴音都兰凹陷又一个规模储量区块。冯小英也由此荣获华北油田股份公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二等奖。

  在项目研究中,冯小英倾注了全部心血,也永远是身先士卒的那个,用她的话说,“我是老师傅,就应该冲锋在前”。在承担油田公司课题《地震、地质软件的深度开发研究与应用》中,面对一遍又一遍的软件参数调整、同时应用多个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繁杂的数据统计处理,她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次推脱、没发一次牢骚,和项目组成员一起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华北油田现有20多种地震地质软件的性能调研评价与比对,并在软件深度开发中,明确关键参数优选组合,形成4项主要技术创新。

  25年来,冯小英依然保持着刚参加工作时的那股子“石油情”,还是那样拼命,顾不上家人,顾不上家庭。对身边的年轻同事,冯小英总是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教他们,没有丝毫保留和隐瞒。看着他们不断进步,看着他们获奖时的笑脸,冯小英心里比喝了蜜还甜。用她的话说“那种满足感是打心眼里涌出来的……”(杨连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