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罗永章:“约会”科学
//www.workercn.cn2015-08-04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1987年,带着攻克癌症的目标和承诺,罗永章只身来到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攻读研究生,他的专业也由化学改为生物学。

  采访中,罗永章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当年第一次去美国过海关安检的小插曲。“过海关时,美国人有自己的快速通道,但中国人要接受海关几近苛刻的审查,排好长的队。”罗永章回忆说,“我突然想起出国前看的一部电影《芙蓉镇》,里面有一句话,‘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我一直用它来勉励自己,在美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强挺过去,因为我是中国人。”罗永章眼神里充满坚毅。

  1989年,罗永章在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就读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转学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用不到4年时间完成了原本6年的学业。随后,他又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2年,活着,而且好好地活着,罗永章做到了。

  1997年,一种叫Endostatin(血管内皮抑制素)的蛋白质被发现,引起学术界和医药界的震动。“1971年哈佛大学Folkman教授提出了著名的‘饿死肿瘤’理论,即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达到抑制和治疗肿瘤的目的,Endostatin正是具有上述功能的蛋白质。”罗永章告诉记者,由于该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制备时没有活性,极难复性,其药物研发受到严重挫折,而这个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正属于自己研究且擅长的领域。

  平日里安心做研究的罗永章,有些坐不住了。“我一定要做这项研究,但我该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呢?”罗永章反复问自己。

  “如果是在国外研究成功,虽然也能产生很大价值,但对中国老百姓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这样一来药就成了进口药,价格会非常昂贵,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罗永章心中有了答案。

  更何况,罗永章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心中那个承诺。承诺,不仅是对一个人,应该对更多人!一想到要回国攻克这个难题,罗永章激动得几夜未眠。

  老总?NO抗癌?YES

  “老罗,听说你回来了?”1999年底,在美国求学12年的罗永章回到家乡山东烟台,老家的一位同学疑惑地给他打电话。

  “对啊,回来了,在美国不好找工作啊。”罗永章以他一贯的“理科生”幽默说道。

  “真的吗?那我们厂缺个会外语的营销人员,要不你来吧。”罗永章听后大笑不语。

  带着很多人的“不理解”,罗永章在山东烟台开发区创办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那时的开发区,人口不到5万人,更像个小渔村。带领着3人团队,罗永章在艰苦环境下夜以继日做着实验。每天睡3小时也算奢侈,高强度的工作让身边工作人员大喊撑不下去,罗永章却依然热情不减,在实验台上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罗永章尝试了多种常规的蛋白质复性方法,却均以失败告终。“路在何方?”罗永章把自己锁在办公室,切断与外界一切联系,专心“博弈”。三天后,他带着新方案走出来,疲惫的面容掩盖不住跃跃欲试的兴奋。紧接着,他尝试了一种独辟蹊径的复性思路。

  1999年12月25日,也就是在罗永章回国仅一个月之后,Endostatin在中国复性成功了!2002年3月美国《科学》杂志曾报道欧美科学家研发Endostatin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殊不知,在1999年,中国的罗永章就已成功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而地点,正是山东烟台开发区一间简陋的实验室。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