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范云六:科研每与血脉连(图)
//www.workercn.cn2015-05-2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范云六

科研每与血脉连(逐梦英才)

  走进范云六院士的办公室,“敬业执着,严谨探索,继承开拓”十二个字映入眼前。这幅由她亲自书写的座右铭正是她数十年科研生涯的写照。

  分子生物学领域耕耘几十载,因其一系列开拓性的贡献,范云六被人称为“巾帼战士”。而在她看来,自己不过是个幸运的普通人,做出点成就,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无怨无悔。

  要追,要赶,要走到前面去

  1930年,范云六生于湖南长沙。在长沙著名教会学校福湘女中毕业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其间,受土壤微生物学家陈华癸教授的影响,范云六对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她一生的科研方向。

  1956年,经过层层选拔,范云六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留学,主修微生物专业。在苏联,她第一次从科学角度探索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求学4年,她把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买了大批科技书籍和资料,成为她回国后最为看重的物品。

  学成回国,范云六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遗传室,带领一个科研小组独立做科研,成为我国微生物学领域中最早从事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当时,物质匮乏,科研条件很差。范云六一家三代同住在13平方米的房子里,连张书桌也摆不下。每天吃完晚饭,女儿趴在饭桌上背书,儿子趴到缝纫机上做作业;等他们睡觉后,她和丈夫就在饭桌、缝纫机上做科研。

  上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诞生。范云六敏锐地意识到它的巨大应用潜力,当即组织力量开展质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但当时有许多人对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很难得到支持,但范云六始终没有放弃。1976年,范云六发表了我国第一篇质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其后,她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范云六再次走出国门,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西北大学进修。美国的两年,让她亲身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要追,要赶,要走到前面去!”不过,基因工程涵盖医药、海洋、农业等多方面,选择哪个方向突破呢?美国回来后,范云六已经52岁,此时再重新确立科研方向,干出一番事业,谈何容易?

  范云六并没有过多犹豫,1984年,她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当时,分子生物学在我国农口几乎是一片空白,她在这里创建了我国农口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并负责筹建了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新一轮的革命必须依赖于传统农业与分子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