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从《伤仲永》看“两学一做”的日常抓手
张韬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 求是网
分享到:更多

  王安石的散文《伤仲永》,妇孺皆知。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故事简单,但寓意深刻。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目前,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在《方案》中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日常化、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如果像《伤仲永》中“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一样,最终就会让“方仲永”“泯然众人”,如何做到合格党员?

  全体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就在于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作为先锋战士,自然是普通群众的榜样和标杆,就应该具有振臂一呼,群众响应的引领能力和魄力。因此,党员就应该也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在不断学习中,进一步夯实觉悟、提升能力、解放思想,勇于担当。

  学习要成为一种习惯。全体党员,自向党旗宣誓以后,就不能把誓言抛之脑后,更不能将《党章》党规束之高阁,以为成了党员,就理所当然像“方仲永”一样,“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然后,在“不使学”或者“不学”的情况下,“环谒于邑人”。这样无疑会成为“方仲永”一样的结果:泯然众人。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不难看出,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放弃了日常化、经常性的学习甚至是根本就不学习,最后沦落为连“众人”都不如。只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才会入脑入心,学习也才会指导实践。《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就会随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提提精神,让每位党员真正履行好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学习还要成为一种信仰。洛蒙诺索夫曾说: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这,就是学习的信仰。学习,是终身受益的事。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党员,要坚守理想信念,更要不断学习,集中学习,用党的理论提升和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就是每一位党员的理论基础、行动指南、前进方向和思想的总开关。如果不经常学习,不深入学习,不将学习当成信仰,只是随便翻翻,不求甚解,逐渐地,就会“卒之于众人”,甚至成为“阶下囚”,悔之晚矣。学习,成为信仰。就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利其然”。功利之心,只能逞一时之快,不能为一世所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摒弃这种功利心,去成就党员宗旨心,做好服务群众的带头人。

  从《伤仲永》看“两学一做”,既要看到“不学”的后果,也要看到学习的日常化、经常性。只要每一位党员,将学习当成习惯,成为信仰,拿在手上,放在心上,充分学好《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就一定会做好合格党员,成为普通群众的领头雁。

  (作者单位:湖北省鹤峰县委组织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