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犹记今年年初,欧洲普降大雪,一向温暖的南欧多地机场半瘫痪,芬兰的机场却秩序井然。不少欧洲国家甚至聘请芬兰机场官员为专家,指导除雪。
芬兰人的从容,与邻近北极圈的地理和漫长冬天里大雪纷飞的气候直接相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现实倒逼出来的。芬兰人从小到大,最习惯干的活恐怕就是扫雪。如何预防和治理雪灾,已成为全社会的集体意识。
再看西欧防治污染的进程,每每也是倒逼出来的战争。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一次伦敦雾事件,倒逼出人类首部《清洁空气法》,欧洲各国随后跟进。泰晤士河、日内瓦河、莱茵河……一条又一条欧洲著名河流,重拾清澈清新之美。
如今,从英国到法德等西欧大陆诸国,各类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条文明确、落实严格,竟使空气质量预警和应急预案虽一应俱全,却长年无机会启动,处于“冬眠”状态。记者曾在巴黎工作数年,从未见到巴黎市政府拉响过空气质量预警警报。
眼下,北京秋意已浓,寒冬将至,进入供暖季节后,PM2.5爆表可能性势将加大。停产、停工、停放、停烧,甚至汽车停驶(限行)、学校停课——《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的“六停”,让人们看到了政府预防和治理雾霾的决心。
严重雾霾来袭,有了应急预案,我们才不会像温水里的青蛙慢慢被煮熟了,自己都不知道。“六停”看似折腾,但必须承认这意味着北京的雾霾战要动真格,是一个令人欣慰、给人希望的开始。
但是,在抱怨大雾锁城时,又有多少人正手握方向盘,开车上班?在追逐GDP狂欢时,又有多少企业把利润用于治污?在拓展国际空间时,中国汽油含硫量何时能降至与欧美同一标准?
《应急预案》是北京市政府开的好头,但向雾霾开战,光政府有决心和决策还不够,需要区域联防,企业参与,产业结构转变以及市民的认同与配合。只有全社会紧急行动起来,雾霾战才有可能胜利。
但愿终有一天,空气质量预警和应急体系再无用武之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本应是这类体系最好的归宿。
大雾锁城,黄云漠漠,咳嗽蔓延,口罩满街……雾霾战,已退无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