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风评
樊未晨
//www.workercn.cn2016-07-1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小学:

  毒跑道风波最伤的是信任

  这些天本应是小学最平静的时候:各地小学都放假在即。

  但是,一篇“异味操场再起风波”的报道又让舆论再次关注小学。报道指出刚刚经历了“毒跑道”事件的学校在教室空气质量监测问题上再次引起家长的质疑。报道称,由学校所在政府委托进行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一些家长另行委托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且多名业内人士分析,官方报告使用的是适用于工业废气排放等场合的标准。

  自2014年起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等地都相继出现了“异味跑道、异味操场”的现象,最近又曝出教室甲醛超标的问题。

  毒跑道、毒教室事件的确让人痛心,因为事件伤害的是最需要成人保护的孩子。但是,“风波再起”“又起风波”的反复却让人们在“痛心”的基础上又多了“寒心”。不久前,一位也因“毒跑道”而烦恼的家长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家长们第一次集体抗议后,学校和教委答应彻底铲除跑道。家长意见平息后,学校仅仅铲除了最表面一层。家长发现后再次抗议,学校才彻底铲除跑道……

  “不是我们不相信学校,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马上被现实毁掉了。”这位家长说。

  中学:

  啥时不再用北大清华“加身”

  中考高考结束了,考生们终于走下了比拼的战场,不过中学的比拼却仍如火如荼。

  这段时间跟中学相关的报道经常是这样的:“本校状元连夜被清华/北大接入北京”“高考牛班××人上一本××人上清华北大”……

  我国高考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这意味着每10个18~22岁年轻人中就有4个能接受高考教育。上大学并不难,但是整个社会对高考的焦虑却越来越严重了,这跟中学每年用升入北大清华的人数来比拼不无关系。每年一次,那些清华北大率高的中学在媒体上尽情狂欢,一般学校俨然一副失败者的样子。而这些传递给考生和家长的是:考上一本才算成功、考上清华北大才是荣耀。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考生是失败的,所以就有考生仅仅考完一门就崩溃了,从高高的楼顶纵身一跃。这样的悲剧每年都会发生。

  相信那些用北大清华“加身”的中学,在诠释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时都不会忘了从孔子传下来的“因材施教”的古训,但是,一旦遭遇高考所有的标准就变成了一个。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啥时候中学不再用北大清华“黄袍加身”时,教育改革才真的见到了成效。

  高校:

  没有985、211头衔会怎样

  对于高校,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教育部官网近日发布的一份文件,382份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文件。这意味着存在多年的“985”“211”工程将被废除。之后,教育部对此作出了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985”、“211”工程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不过,实施到后来,“985”和“211”成了我国高校身份的象征,高校被“三六九等”了,拥有了“985”和“211”的身份便会得到更多的资金和科研项目的支持,即使是就业市场上也经常可见“985、211高校毕业生优先”的字样。

  有专家指出“双一流”机制更加开放灵活,将来有更多的高校可能加入到“双一流”的建设队伍中,甚至一些普通大学的学科也有可能入围。

  不过,还是有人表示出了担忧,因为曾经的“迎评闹剧”不会因为换了“身份”就不再重演,“锦标主义”在中国教育界由来已久。说到底搞科研、做学问是一条苦路,不坐冷板凳、不吃苦中苦是很难练出真本事的。但愿中国高校脱下了“985”“211”的名号后,从此能真正摆脱“身份”带来的束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