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微评
//www.workercn.cn2016-03-02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关键词:旧闻复炒

  据3月1日《京华时报》留美女博士回家探亲,熟睡中被亲生父亲持斧头砍死,而原因,竟然是没给弟弟买房钱!最近几天,这条新闻在网上流传甚广。但日前《每日新闻》记者实地调查时却发现,这不是一条新闻,而是一桩14年前的旧案。

  桑胜高:当人们听闻这是14年前的“旧闻”时,想必又会感到被涮了一回。加上此前流传甚广的“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东北村庄农妇组团‘约炮’”等消息被证实为虚构之作,恐怕很多人会对新闻的真实性患上“焦虑症”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报道”人人皆可为之,鼠标一点、“朋友圈”一转,一个舆论场便可形成,至于所发消息是否真实可靠,所发声音是否理性客观,却不进行认真思考。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虚假消息屡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自选法官

  据3月1日《南方日报》走进东莞第二人民法院虎门法庭,一幅大型的公示牌上,所有法官的姓名、照片、从业经历、业务方向等信息,在公示牌上一目了然。法官如同坐堂的中医,市民有什么麻烦事,可以像病人选医生一样,直接点名自己“信得过”的法官来调解或断案。

  张翼:在传统认知中,“法官”是“官”的一种,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以往到了法院,只有被程序选择的份儿,法官也只能是“摊上谁是谁”,哪来这般逍遥地“挑肥拣瘦”呢?由此产生的心灵冲击和充分被尊重的体验,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普法说教和话语更有效、得力。由此,还可以让法官真正业精于专、以能立身、以德服人、“执”法而行。

  关键词:邻里公约

  据3月1日澎湃新闻杭州“杨柳郡”二期开盘现场,1400多组客户摇号产生388套房源的购买者后,在签订购房协议前要先签一份“邻里公约”,内容包括见面主动微笑问好,邻里有事主动搭把手、照顾邻居感受等12条。

  徐刚:开发商搞一份“邻里公约”,难免会被扣上哗众取宠的帽子,然而在笔者看来,我们还真的需要一份“邻里公约”。见面如路人,对门不相识,城市邻里关系冷漠,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物欲泛滥所带来的道德缺失,利己思想、沉迷自我的后果必然是人际关系的市场化、庸俗化和利益化。“邻里公约”最起码提醒我们,邻里之间原来还可以这样相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