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不可轻易触底线
//www.workercn.cn2014-06-06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见死必救是当然?

    北京晨报:一条运载着11人的小船沉入松花江中,打鱼归来的刘雨峰和李红夫妻俩正好路过此处,将11人全部救了上来。夫妻俩没留下联系方式就离开了。而这只是刘雨峰夫妻多次救人中的一次,在江上打鱼几十年,刘雨峰救过多少人他也记不清了,“这不算啥大事,谁遇到都会救的!”

    苑广阔:在完成救人壮举,把11条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之后,刘雨峰淡淡地表示“这不算啥大事,谁遇到都会救的。”从珍惜生命意义,尊重生命价值的角度来看,确实应该是谁遇到这种事情都应该出手相救,因为这是在一个正常健康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底线道德”,基本准则,也是人类自古至今守望相助精神的具体体现。失去了这样的“底线道德”,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不适合生存的“道德荒漠”。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谁遇到都会相救”也许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见死不救的无奈却时不时地在我们身边上演。大义无言尤须铭记,他们挽救的是生命,宣扬的是人类的“底线道德”,是人性最基本的善意。对于这些被救者来说,自然应该怀有一种感恩意识,并且从此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却应该以两位老人为榜样与楷模,把这种见难必帮、见困必助、见死必救的“底线道德”弘扬开来,传承下去。

    警察带枪勿饮酒?

    北京晨报:刘雨峰夫妻为我们宣扬了人类的“底线道德”,而底线绝非在道德领域,在管理方面,很多底线也要遵守。比如,有媒体曝出“云南罗平警察醉酒与人争吵开枪打伤劝架人”一事,云南曲靖市罗平县官方回应,称民警在处警过程中,枪支走火致当事人陈学理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上级公安、检察机关已介入调查。

    杨金祝:河南郑州幼儿园安全演练走火事件刚没多久,又是一起枪支走火事件发生了。频频出现的枪支走火事件不是偶然,暴露的是我国枪支管理上的漏洞。出了事情,一句枪支走火不能成为理由,更不能使我们满意。走火,有不确定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当双方发生激烈语言斗争而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使用枪支变成了怒气下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缺乏相关法律的约束。我国应该完善枪支管理法律的细节,严格枪支的管理,并加强枪支日常的安全检查。不能让枪支的走火,成为夺命的刽子手。枪支管理何时能走心不仅是一个问句,更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亲人生命不可夺?

    北京晨报:谈到底线,涉及生命的诸多底线更需明确。25岁的河源籍女子叶某,抱亲生女婴从惠州东江大桥投江。叶某被开船路过的水上环卫工救起,而孩子已经失踪。叶某表达了悔意,介绍自己是因身患小三阳所以投江。记者从惠州市江北派出所获悉,叶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郭元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正如这位母亲一样,患上了小三阳,可是这个疾病是不珍惜生命的理由吗?显然难以成立。不过,这罪过也不仅仅在这位母亲的身上,我们还需要反思医疗制度,反思救助体系。如果可以让那些不幸的生命有活下去的希望,这样的悲剧就会少些再少些。社会的原因固然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法律是不是做到了人人平等,是不是做到了有法则依?法律不能成为弹簧,更不能用所谓的人性化来区别对待。我们试问:那些打死了自己的孩子的人,那些打死了自己爹妈的人,真的按照故意杀人论处了吗?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原本就是错,带着孩子投江更是错,我们的法律需要思考的是,对于这样的人最终会不会依法论处,还是再开一扇所谓的人性化的门?

    新生入学检艾滋?

    北京晨报:很多时候。善意尚需“底线”支撑。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学校要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必修课,并将艾滋病检测纳入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体检范围。

    许朝军:关爱和呵护善意,尤其是面向青年学子的关爱和呵护善意,其表达必须建立在学子接受和乐于从之的前提之下,同时也必须建立在尊重个体权益尊严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之下,更应建立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因而,对于“新生入学检艾滋”这一看似善意的表达而言,必须有科学的“底线”支撑。首先,强制性地入学统一检测艾滋病,倒不如科学理性的防艾宣传教育,开学初利用健康宣传、专题讲座、道德讲堂、大学生健康教育等等,推进防艾宣传教育,并将科学检测、科学防护、严以修身等渗透到青年学子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这比公开检测艾滋病更急需,也更迫切,更是科学防艾的源头干预。其次是将防艾检测纳入血液病检测范围,可以依托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校外卫生防疫职能部门等,开展预防血液型疾病和免疫缺陷型疾病宣传教育和检测,引导青年学生主动认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类血液疾病、免疫缺陷疾病的预防和检测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检测,同时要坚持检测公开、结果保密、对学生隐私实行责任保护等机制。

    如此生意不道德?

    北京晨报:奶妈喂奶,似乎应该只是对宝宝的,但在一些神秘圈子,成人也变成了“宝宝”。新京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多家网站提供介绍奶妈给成人哺乳的服务,从中抽取中介费。有的网站注册会员达数千人,他们在QQ群内讨论交易问题,并根据胸部相片挑选奶妈。数名成人奶妈告诉记者,她们不仅提供“纯喂奶”服务,也可提供性服务,还能包月——如此生意,底线在哪儿?

    何勇海:说穿了,为寻求刺激,有钱成人找“奶妈”,是一种畸形“富贵病”。为追求经济利益,不良商家经营“成人奶妈”服务,是一种不道德“生意经”,倘若解放前的大地主、据说天天都要喝新鲜人奶的四川刘文彩在世,也会“当惊世界殊”!有关部门必须想方设法,将奶妈服务依法“打回”旧社会,比如尽快出台相关处罚措施,最好能细到每一点、每一条上,杜绝网络论坛或网站,拿着经营许可,打着奶水服务的旗号,行卖淫嫖娼的苟且之事。

    要有正确政绩观?

    北京晨报:说到底线,领导同志也要有底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某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这种声音,就是丢掉了为官底线……

    许斌:如果那一位市长真那样说了,只说明了4点:该市长热衷于政绩工程、讨好领导;该市长的权力不受约束,将公共财政资金用于何种方向竟是由他拍脑袋瓜儿决定,想怎样用就怎样用的;无论将财政资金用于何处,在该市长的治下,必然都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严重,令整座城市不堪重负;排染管网没建好,民众日常生活不便利,必然有诉求,而市长必定置若罔闻。概括了说,就是该市长成了这一座城市的土皇帝了。当此时,制度弊端是必须正视的,必须以制度约束权力、规范财政收支。而强化群体监督机制,保证民众的话语权,就是以制度约束权力的核心。同时,对于如此颟顸的市长个人,却真是没有什么话好说的。道理说得再通透,对于该市长也不过是“东风过马耳”罢了。勒令其辞职,才是对他的最好对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