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希望小学“希望”在哪?
//www.workercn.cn2013-11-05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图片来源:北京晨报

    湖南省炎陵县大院农场,有一座由爱心人士捐建的希望小学。可今年秋天这座学校却遭遇到意外,为了给一个100亿的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让道,大院农场希望小学被拆除了,孩子们不得不重新搬回板房上学。(11月4日《北京青年报》)

    批评:急功近利轻视教育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样的口号如果只是在台上讲话时喊两声,或者干脆停留在红头文件上,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将学校教育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希望小学想拆就拆,根本不征求学校师生及爱心人士的意见,这样的官员应该再去学一学《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否则自己违法了也不知道。投资90万的学校硬件,使用不到两年就拆掉了,这是极大的浪费。另外拆掉学校,明显违背了爱心人士的捐款意愿,爱心人士们可以起诉炎陵县政府,要求收回这笔善款并作出相应的赔偿。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就是炎陵县官员们的真实写照。就算这100亿的度假村非常重要,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旅游,但在拆除学校之前先给大院农场希望小学的孩子把学校建好,这样他们就不必在板房里上课了,这就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了。其实现在很多招商引资,签的都是意向性协议,如果最终投资商资金没有到位,度假村成了烂尾工程不了了之,我看这个希望小学的烂摊子又如何收场?希望小学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在学校和楼堂馆所的博弈中,学校经常败下阵来,这在最近的新闻中屡见不鲜,可见炎陵县大院希望小学给度假村让道,并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这说明中国的学校教育仍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某些地方所谓的重视教育都只是口头上的。与楼堂馆所这样的度假村相比,学校特别是公办小学根本不能在短期内拉动经济指标,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影响力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才能显现出来。(彭忠富)

    析因:政绩饥饿症发作

    且不说该招商引资项目是在建希望小学之后,《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今,把竣工的学校强拆后,让学生们到板房学校上课,浓浓的油漆味导致有的学生头疼、流鼻血,让学生们“很受伤”。显然,这是《义务教育法》不愿意看到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当地政府官员眼里,成了一句忽悠民众的口号。

    强拆希望小学,不仅是对热心教育事业爱心人士的赤裸裸的羞辱,而且暴露出当地义务教育的鸡肋,更折射出当地官员的“媚商”心态。其背后是政绩饥饿症发作,为所欲为。须知,再大的政绩也不能排除义务教育的发展,否则,耽误的不仅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的大事。退一步说,强拆希望小学理由再充足也是一种浪费,与当今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不符,理应启动问责机制。否则,对政府官员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就难保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从严治党,从严治官,便无从谈起。

    其实,教育乃立国之本、民生之本,并非鸡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只说在口头上,还应体现在行动中。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端正认识,把重视教育落到实处,别让义务教育再成鸡肋。否则,伤害的不仅是一个希望小学,更是教育大业和祖国的未来。(玫昆仑)

    质疑:让《教育法》颜面何存

    当初为了教育,为了孩子,号召、鼓励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献出爱心,为希望工程捐款,一座希望小学诞生了,每一间校舍、每一件教具都凝聚着人们的爱心。可是,为了引进大项目,不惜自打耳光,又强行将希望小学用推土机推平,可见所谓的重视教育不过口头上说说而已,到底是教育重要还是招商引资重要?某些政府官员恐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引进项目,毫无疑问是为当地民众造福,但前提是不能违背民意,更不得侵犯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果真需要让道于大项目,至少事先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征求捐款兴建希望小学爱心人士的意见,这是一种相互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如果老百姓不同意、捐建希望小学的爱心人士不同意,就不能强行拆除,否则就涉嫌违法,即便你是政府行为也注定行不通。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第九章中更是明明白白地写着: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可见,炎陵县并没有按规则出牌,为了政绩,不惜亵渎一颗颗爱心,这不是在招商,而是实实在在地招“伤”。

    希望小学建成仅两年就被拆除,是缺乏长远规划造成的,更是一种短视行为。现在学生们又回到了简易的板房上学,如此这般折腾,如此强行拆除希望小学,让《教育法》颜面何存?今后谁还会捐资助学呢?(李忠卿)

    延伸:让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当年温家宝总理的那句话:“要让学校成为家长最放心、老师最放心、社会最放心的地方。”曾经成为各地学校安全改造工程的价值指引。学校的软硬件达标,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心读书的环境,这也是社会文明的底线所在。而对于希望小学的强拆,也就是对底线的击穿。可以说,“教育高于一切”是从中央到民间的共识,而“项目重于一切”不过是当地政府的政绩本位。现在看来,让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最大的担忧不是天灾,而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及其他利益,而悍然强拆的人祸。本已负债累累的基础教育投入,如今当地政府又欠下一笔难以还清的账。

    拆除一所希望小学,所引发的众怒和舆论监督可想而知。当地政府不是傻子,想必事先评估过风险,但显然强拆所带来的收益更为巨大。而公众和舆论所关注的是,在事态已经进行到如此地步之后,当地政府的相关责任人,会为此承担什么样的问责?是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还是轻飘飘地应付式处理,事后还能获得官位不倒乃至升迁的奖赏?或许正是有太多的伪问责真升官,才造就了强拆事件的层出不穷。

    应重温“让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如果这一原则不能贯穿于地方政府的日常管理,义务教育投入就会始终徘徊于世界倒数,好不容易集社会爱心建立的希望小学,会在强拆的推土机下呻吟,学生的命运无人过问,城市之大却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应重温“让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距离温家宝提出这个口号并不遥远,各地当初为了响应这一号召,也纷纷拿出了重视学校安全及其他投入的姿态。而要让这一口号不成为速朽的过去式,那么是否需要将学校尤其是希望小学,纳入法律上的受保护对象,明文规定不得以商业开发名义予以拆迁,对于破坏相关规定的责任人予以法律问责,恐怕就是决策者应思索的命题。(毕舸)

    三言两语

    ●度假村投资上百亿,光鲜亮丽,可以成为官员们邀功的政绩,谁还管孩子呢?

    ——刘忠明

    ●拆迁是政府一手操办,老百姓能说啥?忍着呗。

    ——范思恩

    ●要想国家强大,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修度假村只能助长奢靡之风。

    ——金旭

    ●建希望小学,缘由是当地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微薄,现在,有钱了就把老百姓掏钱的小学拆掉,要脸不?

    ——赵欣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都是说说而已吗?

    ——张力雷

    ●民众自己掏钱来替政府尽义务,建小学,似乎政府并无感恩之意,说拆就拆!

    ——徐伟华

    ●当地政府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利益吗?

    ——牛俊

    ●救救孩子!

    ——陈宝洪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