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中医药治疗为何受到新冠肺炎患者高度认可?专访院士黄璐琦

张胜军 张梓健
2020-04-09 11:09:4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医学是有温度、需要“共情”的人学

  问:在您看来,“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黄璐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道出了医学的本质。医学不是简单的科学,而是有着温度、需要“共情”的人学,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给予患者必要的尊重和理解,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温暖患者同时温暖着医生自己,不能只见病不见人,要坚持爱心与技术同等并行。

  有一名患者的康复过程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病区26床的重症患者刚来时不了解中医,从没有用过中药治疗,入院后强烈要求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检查结果显示并非细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医疗队员耐心讲解并进行心理疏导,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变化及时调整处方,还经常冲调中药喂患者服用。在医护队员努力下,患者病情很快好转,对服用中药的态度也有了极大转变,主动要求医生开中药并按时服用。患者出院后还特意制作了锦旗送给医护人员。

  医者仁心,面对疾病,我们应该拿出爱心,去关爱患者,去缓解患者情绪,填补医学技术做不到的事。

  我深深迷恋这门古老的科学

  问:您母亲也是一位中医,这对您从医有哪些影响?

  黄璐琦:我的老家江西婺源,是新安医学学派的发源地之一,这个中医学派对明清时期中医学说的演变有深刻的影响。母亲是新安医学学派的传承人,是家乡当地有名的中医。儿时在母亲诊所里玩耍,最常用的玩具是“处方纸”,最爱吃的“零食”是酵母片,我会常常学着母亲的样子“开药方”。我家所在的县城不大,跟着母亲在街上走时,所有人见到母亲都称呼“金医生”,患者到家里来看病,不管母亲在忙什么,她都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事专心问诊,有时赶上饭点,母亲还会请患者一起吃。那时候,我觉得医生很崇高,我为母亲是一名中医感到自豪。可以说,她言传身教的“立德和仁爱”一直陪伴着我。

  问:您先后师承同仁堂传人乐崇熙先生、楼之岑院士、诚静容先生,这些人对您的影响有多大?

  黄璐琦:我儿时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198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希望我学建筑,因为家里已经有一个学医的姐姐了,我就在志愿表上填写了建筑学专业。可是,命运偏偏安排我“子承母业”,我机缘巧合地被调剂到江西中医学院中药专业。但我当时也不后悔,建筑与医药,都是民生很大的一块,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后来,我先后师承乐崇熙先生、楼之岑院士、诚静容先生,他们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还记得研究生复试时,乐崇熙先生耐心教我改正南方口音,还教我很多用餐规矩和说话礼仪。曾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的楼之岑先生对待学问一向严谨。我记得一位师兄给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专业杂志投稿,编辑认为文章水平很高,但篇幅长。师兄把稿子拿给先生后,先生批注“我们不能削足适履”,并署名“生药学教授楼之岑”,之后返给编辑部,最终论文全文发表。先生们的楷模典范作用,让我坚定了要在中药领域作出一番成绩的决心,从此心无旁骛地走上了中医这条路。

  问:一路走来,有自己的偶像吗?

  黄璐琦:李时珍是我的偶像。这么多年我都把李时珍当作学习楷模,他的格物致知、深入实践、坚持真理、医药并举的精神一直影响激励着我。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博期间,我为了调查国内栝楼属的药用植物,一个人前往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的深山老林实地考察。有一次,我在贵州做野外调查时,车在路上抛锚了,我就一个人沿着公路在月光下徒步了整整一夜。那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从昆明到西双版纳,路上要走一星期,车也频出状况,经常是“上坡推”“下坡滑”。每当特别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时珍尝百草、验功效时的坚毅,自己也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

  问:在有的人眼里,学医很枯燥,是什么支撑您研究中医药?

  黄璐琦:是热爱。我热爱中医药,对它感兴趣。读书期间,我就被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科学。

  因为热爱,我不怕吃苦。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那是时隔近30年后,对国内现存中药资源进行的一次“大摸底”。三年间,我作为专家组组长,带领各地资源普查队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遍70余个普查试点县,几乎一半时间都在野外跟中药打交道。普查后,国内中药资源的基本现状得以探明。最近我们还启动了一项海外寻药计划,计划在海外寻找新的药物,补充进中药宝库中。

  因为兴趣,我愿投入全部精力。之前在进行栝楼属植物分类学研究时,我发现传统的生药学技术和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经过20多年的持续深入研究,我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中药材鉴别的新方法。

  可以说,没有热爱,我不可能走完70多个普查点,也不会提出“分子生药学”的概念。从事任何行业都要全身心投入进去,叫心无旁骛也好,还是叫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也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绩。我觉得自己也没有过人之处,我是个有点笨的人,但我认准的方向,一定会探寻到底。

  一个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不会被荣誉浇灭奋斗的激情。我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善济岐黄”,为老百姓做更多更好的药。

1 2 3 共3页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更多优秀工人走上劳动教育课讲台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并且“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并且培养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 中工时评: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7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挑战,只有携手应对,众志成城,方能化危为机,共创美好未来。

  • 中工时评:借口疫情严重搞就业歧视,绝不容许!

    疫情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但我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则是永恒的。某些地方和企业以疫情严重为借口做出就业歧视的荒唐行为,从小我方面而言是过度的应急反应;从大我方面而言,是损害战“疫”大局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失德违法行为。对此,有关各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迅速纠正,严肃查处。

  • 中工时评:积极有序推进抗疫一线职工疗休养

    目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援汉医疗队开始回撤,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交通卡口和防疫检查站陆续撤销,不少景点有条件恢复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工会也开始恢复本年度的职工疗休养计划,例如杭州市总工会组织100名坚守社区防疫一线的职工走进余杭大径山开展疗养。

人物

  • 谢谢你,“迷彩车队”!守住了武汉的“运输生命线”!

    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识大体、顾大局的武汉人民与武汉人民并肩运输物资,子弟兵来了!为缓解“封城”带来的物资调运压力保证疫情期间武汉市民生活物资正常供应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担负物资运输保障任务。

  • 新冠肺炎患者ICU里的青年护士:我们不需要你记得

    导读:“在ICU病房里,你不认得我们没关系,我们不需要你记得,我们只希望你康复,这就是最大的回报。

  • 直播莫负“隔着屏幕的信任”

    近日,罗永浩开启直播带货首秀,观看人数超4800万人,且“战绩”不斐。作为一个“有故事的人”,罗永浩除了创办锤子科技,还曾做过英语老师、办过网站、成立培训机构等,此次他以主播的身份直播卖货,消息一公布就自带话题性。虽不乏吐槽和唏嘘之声,亦有众多网友纷纷为其动容:“不断尝试,屡败屡战,精神可嘉”“比摔倒的次数多爬起来一次就是英雄”……

  • 抗疫日记:这个春天,是刻在记忆里的春天

    随着出院病人的增多,确诊病例的减少,从前紧张拥挤的病房,如今已经空出来许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我开始打扫空房间,每走进一间病房,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幕幕难忘的画面......在“红区”工作的陈敏。5床的老奶奶和6床的老爷爷是一对老伴儿,爷爷的病情比较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看着老伴儿一天天消瘦下去,老奶奶很是着急。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