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校园体育场开放需制度跟进
张友江
//www.workercn.cn2016-08-31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媒体探访14所高校发现,过半数的大学操场等体育场馆对市民设有“门槛”,有的安装门禁实行封闭式管理,有的对外进行入场收费,个别学校操场跑一次步就要收10元钱。

  学校体育设施如何向公众开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需要有足够的体育设施来承载,然而很多城市目前还缺少这样的体育设施。另外,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在周末或寒暑假却利用不足,甚至完全闲置。学校体育场所之所以不愿对外部人员开放,主要是基于现实的考量。一是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考量,一旦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可能造成意外事故,容易产生纠纷;二是开放后由于民众使用率增多,势必会增加因此而导致的破损、维修和管理费用。

  校园体育场所向公众开放,既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实际需要,也是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实现体育公共设施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当然,推动校园体育场所对外开放,也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细化。比如,因人员使用率增多而导致的破损、维修和管理费用,应明确资金来源。在这方面,杭州市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当地政府负责牵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管理人员、场地维修、设施配置和更新,同时还建立群众监督和政府抽查制度,督促开放落到实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