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该给科研投入机制“动手术”了
肖应林
//www.workercn.cn2016-04-19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有这么一个调查:你有7亿元资金用来投入,能办多少事?又想办成多少事?相信答案必定丰富多彩——就算是10万元、100万元,也能办成许多事啊,更何况是7个亿!虽然可以说,投入与产出不是什么时候都会呈正比例关系,这是一个经济学常识,但还有另一个常识,把资金投出去,没谁不愿求得效益回报。然而,在一些政府投资领域,比如科研项目投入,还真的有只管出钱,难问收获的事儿存在。

  4月17日,新华社报道了这么一件事情:在多名举报人对广西柳州一家企业涉嫌套取科技项目资金问题长期举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近日梳理发现,截至2015年6月30日,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逾期(或到期)未验收项目共3100多个,涉及资助经费7.13亿元。据报道信息,这7亿多元的政府投入,涉及的3100多个科研项目,是从2008年以来累计产生的。记者获得的一份逾期未验收科技项目列表显示,未验收的项目涉及工业、农业、建筑、教育、环保、生物等多个自然、社会科学门类,承担单位涉及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校、媒体、企业等。这些项目每项都设定有完成时间,有的已超过验收时限五六年之久。

  按照有关规定,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如果逾期不能验收,或者到期不申报验收,投入的财政资金应予追回。比如在广西,对此出台的管理办法即是:由自治区科技厅记入不良信用记录,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中止并撤销项目(课题),追回已拨付的财政补助经费,在1至3年内取消该单位或相关人员的项目(课题)申请资格等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但事实却让人们看到,这些制度在具体执行中远未落实到位。比如立项过程中“找关系争项目”“先有钱后找事”“事没着落钱继续花”等,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中,竟成了乐此不疲的一个追求目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投入,这不难理解。人们也看到,近些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上,对科研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广西被曝光的虚耗或巧借名目谋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乱象,虽然不能说是当前各地在科技项目投入上的缩影,但也不能不说,这已足够引起我们的警醒。

  如何破除这一乱象?除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制度外,还有一个办法不妨也试着借鉴,这就是当前各地在推进发展中,对于政府部门确定的推动一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采取的月月讲评或季度分析措施,一旦发现项目推进有问题或存在困难,就及时想办法予以解决,保证财政投入不成为虚空,项目建设不变成“烂尾”。虽然,科研进度不会如工程建设那么快,但显然,面对只管投入、难问效益的科研投资机制,是该“动手术”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