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猪肉价格上涨,莫怪到环保头上

包存宽
2019-09-04 09:38:36  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猪肉涉及民生,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它当成大事来抓,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确保猪肉供应,平稳肉价,相信不久我们就能见到成效。

  而在此次舆论对肉价的热烈讨论中,有一个观点值得注意——有人将猪肉价格上涨与环保联系起来,认为是环保标准过高、执行过硬,导致了生猪养殖企业难以维持,进而催高了肉价。这个观点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并获得不少人的认同。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比较偏颇的。

  首先,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季节性因素,通常夏天猪肉价格会出现下降,天冷后会有一定上涨。眼下正处于贴秋膘时节,猪肉需求量增大。

  第二是“猪周期”现象。也就是说,猪肉便宜了养殖户会相应缩小养殖规模,但这个价格传导有一定滞后性,等到养殖户的猪要出栏时由于生猪供应量小,猪肉价格则会上涨。于是养殖户又会扩大规模,使得猪肉价格总是处于波动状态。

  第三是猪粮比影响。养猪的主要饲料是粮食,猪肉价格和粮食价格息息相关。粮食价格贵了,猪肉价格自然也就跟着上涨。第四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每年都会进口一部分猪肉,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国际的影响。第五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家会有一定的储备肉,在猪肉价格便宜时储存,价格高时候再放出来平抑物价,这也是对市民和养殖户的一种保护。

  今年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非洲猪瘟蔓延成灾。这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同时它也是突发性因素。在上述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猪肉价格上涨。其中,环境整治的因素不能完全排除,但并非主导性的,且这是我们消费猪肉应该付出的环境成本。

  几千年来,中国农村都是用传统的方式养猪,大规模的养殖场还是最近几十年出现的,需要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过程。过去,我们习惯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牺牲环境来降低成本的做法,生猪养殖业也是如此。这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种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驱使下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影响了我们的实际生活水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

  环保是不能打折扣的,环保标准也是不可逆的。就生猪养殖业来说,必须对原来不规范的养猪方式及养猪废弃物处理进行整治。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值得的,但在环境整治时要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实际上,国家对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从几年前就开始了,猪肉价格并没有因此就大幅度上涨。

  过去人们常说环保没有牙齿,所以缺少执行力,没有多少人把它当回事,正因为此,中国的环境污染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这两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强有力的措施,为环保装上牙齿。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央保护环境的决心。这是中国发展模式整体的脱胎换骨,这个过程不可能是轻松的,要承受疼痛要付出成本,但决不能因此就走回头路。

  对环境的整治,常常要做痛苦的取舍。这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理解的声音,尤其是受到直接影响的企业及产业,它们容易有抵触心理。但社会作为整体需要对孰轻孰重有清醒的认知,政府则需要做好平衡。拿这次猪肉价格来说,政府一方面正尽快采取措施稳定猪肉价格,另一方面对养猪业进行补贴,帮助养猪户降低养殖成本和畜禽废物污染治理成本,加大畜禽养殖中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减轻污染,另一方面也可带来一定的受益补贴成本。

  从长远看,养猪业和污染治理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既能吃上美味健康价格适中的猪肉,同时又享受青山绿水的环境,这才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美好生活。

        (作者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面出击,以色列在下什么棋?

    在中东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区纷争不断的情况下,以色列近日颇为活跃。以色列的无人机和导弹向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发动了袭击,以政府在巴以定居点问题上也一再示强。对于以色列来说,当前局势或许适合浑水摸鱼,但并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 中工时评:这个在国际上有点火的“鲁班工坊”说明了啥

    舆论常说,中国职业教育“技不如人”。所以,读此报道,倍感振奋。振奋之余,更为天津市深耕职业教育的创新理念和诸种举措叹服。

  • 中工时评:国有景区降价莫忽视“隐形门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有关部门将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对此,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

  • 中工时评:美国控枪背后:“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统计,截至8月15日,全美今年已发生涉枪案件3万多起,死亡9000多人,伤1.8万多人。每次严重枪案发生后,要求加强控枪的呼声都会高涨,但最终收到的效果却非常有限。美国控枪难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根本问题:究竟是“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人物

  • 行程超过3万公里,他是轮椅上的信访干部!

    2008年的一次意外事故后,白国龙从此只能摇着轮椅接待群众。身体的伤残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他始终坚信勤能补拙,真心能换真情,窗口成为他战斗的舞台。

  • “三不”法官李庆军

    李庆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原副庭长。2018年9月28日,在与尿毒症顽强抗争4年后,他永远地离去了。

  • 为了五星红旗永远飘扬……

    95岁的抗战老兵李安甫曾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参加过升旗仪式,如今70年过去了,他想再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

  • 王学珍和汝箕沟的“半车精神”

    在地处贺兰山腹地的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提起王学珍,恐怕有人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但一说到“王半车”,小娃娃们都知道。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