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诚信”是年轻人最重要的行囊
易国祥
//www.workercn.cn2017-06-09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一些租住人才公租房的大学生违规转租牟利,西安市有关部门经过核查,已取消54名违规转租大学生租住资格,并将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6月8日《检察日报》)

  进入夏季,“大学毕业”与“考大学”成为全社会最热的词,这一则大学生违背诚信被挂黑的消息,对于准大学生和将要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无疑是一声警钟。不管你最终各科分数是多少,不管你走出校门多么幸运,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的今天,诚信可能是通行证,可能是拦路虎。

  高考前夕,武汉出台使用信息记录和信用报告的首份使用指南,主要应用于行政行为和公共服务,实施清单共299项,从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到办贷款、能否乘坐高铁,均把信用审核挺在前面,让不守信者寸步难行,而诚实守信者将会享受优待。

  记得某一年高考作文题,有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已经拥有了包括“金钱”和“诚信”等7个行囊。后来载他们过江的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1个行囊方可安渡难关。”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我相信,西安转租公租房牟利的大学生如果高考碰到这个题目,一定不会弃“诚信”,一定会找出诚信立身立业的无数例证。但回到现实后,要么压抑不住私心,要么顶不住不良环境的熏陶,要么让侥幸心理越过了底线。

  不排除这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耳濡目染过现实和网络上的种种坑蒙拐骗。这些负能量的传染对于普通社会成员来讲,兴许可以得到谅解,但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纳入黑名单,绝对是因小失大。

  不妨回顾40年前一则与高考有关的诚信故事。当年徐小平在上海参加完高考,因为没钱久呆,只好托付一名才认识两天的外地考生帮他看榜,若录取,务必及时通知回到苏北的他。受托者居然与徐小平是竞争对手,却及时拍电报给徐小平,让他连夜动身赶往上海参加次日8点的复试。否则徐小平的人生将会改写。这件往事就像夜里的一盏灯,一直温暖他的人生,让他成为“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但愿这盏灯,也照亮年轻大学生们的人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