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郭元鹏:“养女防老”未必就是观念更新
//www.workercn.cn2015-11-23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二孩政策放开后,“生不生”一直是热议话题。11月21日,第15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会上发布的一项对上海的调研显示,仅25.02%的夫妻一致有生育二孩的意愿。有专家表示,更多家长放弃二孩的原因是接受了“养女防老”观念。专家表示,“养女防老”观念逐渐深化有望在未来一定程度上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建议加大“养女防老”宣传力度,让其深入人心。(11月22日《新闻晨报》)

  由以往的“养儿防老”到如今的“养女防老”,这样的专家结论确实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有人也因此得出结论,这反映出的是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地覆变化。笔者以为,依据一定比例夫妻放弃二胎得出“养女防老”深入人心结论相当草率。

  没有政策的时候,苦苦抱怨。政策来了,却放弃了生育二胎。表面上看,这里面确实夹裹着观念更新的因素。但是,这只是各种交织因素中的之一,并非完全是观念更新。这有大龄孕妇的健康担忧,这有大孩阻挠的现实无奈,这有经济基础薄弱的忧虑,这还有“养儿防老”代价大的困惑。

  尤其值得一说的就是“养儿防老”代价问题。“养老防老”在以往那个贫穷年代,在人们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索求的年代,是不需要付出多少的。而如今则不同了,“养儿防老”甚至会是一种深深伤害。养儿子就要娶媳妇。娶媳妇的代价是什么?一套房,一辆车,成捆的人民币彩礼,加上结婚用的所有东西,都由男方承担,就是很重的负担。有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儿子娶媳妇要200多万元兜底,在二三线城市娶媳妇的底线在90万元。

  这种情况下,多少家庭能指望“养儿防老”?所以说,选择“养女防老”未必就是真实本意,而是屈服于眼下的社会现实。当然笔者也希望人们能走出“养儿防老”的固化思想,但是更希望“养女防老”是真实表达,而不是被逼无奈。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的时候,容易造成“男性比女性多”的性别比例失调,会出现男光棍。但是,如果真的走入“养女防老”的极端思想,也会步入“女性比男性多”的性别比例失调境地,出现找不到情郎的女光棍,就是我们想看到的?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观念变革。那就是养老不再需要指望女儿还是儿子,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也能老有所养。苦口婆心去宣传“养女防老”不如让大家打消养老的担忧。这就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提档升级,让大家都能在安享晚年的时候有一张公益性的“睡觉的床”,而不是要在北京、上海排队100年。而是要用制度填平各种群体之间的养老差距,要填平出现的养老金漏洞。

  大家都不再为老有所养担心了,或许就会不再在意是“养儿防老”好,还是“养女防老”好了。到那个时候,才能促进真正的观念更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