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商 旸:谁为“老啃族”减减负
//www.workercn.cn2014-02-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城一代”负担过重,反映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渠道仍嫌单一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乡村,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然而,憧憬中的生活刚刚开始就发生转折,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亲情要求、农村“泛家族关系”中的人情往来,给他们并不厚实的肩膀加上了沉重的负担。这群年轻人,被叫做“老啃族”。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为老所“啃”,理所应当。但正是这种理所应当,已经深深伤害着“城一代”的人生“肌体”。他们要么节衣缩食牺牲掉生活品质,要么为求高薪放弃掉事业追求,在亲情的压力之下,他们选择以自己的梦想为代价,吃力地满足着一个又一个从电话里跳出的要求,虽然痛苦,却强颜欢笑。

    “城一代”要卸掉过于沉重的“老啃”负担,观念需要改变。

    父母养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既是道德要求,亦有法律依据,本无可置疑。然而,养育之恩不应异化为“亲情利润”,成为某些急功近利的父母物质变现的手段和工具。

    在经济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理性的互惠关系,而不是变成相互之间的“提款机”。尤其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年轻人,父母应该给他们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过程。在孩子工作之初就急切地要将“数十年含辛茹苦”兑现成票子、房子,很容易造成“透支”,折断子女尚不丰满的羽翼。

    观念固然要调整,但是更应反思农村发展过程中,激励和保障机制的薄弱乃至缺失。农村居民增收障碍尚不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仍待提高,面对这样的现实,进城工作的子女成为乡村父母唯一可以利用和依靠的经济渠道,自然压力山大。

    从某种程度上讲,“城一代”承受了城乡发展失衡的成本。城市“反哺”农村,渠道依旧单一,尤其是输入乡村的生产要素、资本要素不足,农民可以利用的增收途径狭窄。于是,“反哺”变成了“自哺”,父母“老啃”子女。要突破这种困境,只有从继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下功夫,让更多现代化的制度、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带动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当观念有所改变,当农村发展不再滞后,“老啃族”身上的负担方能卸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