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蔡 辉:网站视频应有人文关怀
//www.workercn.cn2013-10-25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车祸是个不幸的事件,绝不能成为赚钱的契机,因为我们是人,有最起码的同情与悲悯。对于逝者本人来说,营业性播出这些视频,显然已伤害了其隐私权,而对于他的家属,这就构成了二次伤害。

    “拖拉机迎面撞飞小车,司机神躲避”“躲闪帝淡定躲避车祸”“实拍小女孩横穿马路被汽车撞飞瞬间”……这些咬牙切齿的标题,配上各种残忍的车祸视频,就成了如今各网站的叫座节目,有的甚至还做成专题。

    这些视频多来自交通监控录像,拍摄成本甚低,镜头效果却极惊悚,皆为人们终生难忘的画面,商家们嗅到其中的铜臭气,本不足为奇,令人惊讶的是:它居然能突破道德、传统与法律等约束,公然播出。

    车祸是个不幸的事件,绝不能成为赚钱的契机,因为我们是人,有最起码的同情与悲悯。对于逝者本人来说,营业性播出这些视频,显然已伤害了其隐私权,而对于他的家属,这就构成了二次伤害——一个人丧失了生命,却还要成为他人猎奇、取笑的对象,这种“陷沙鬼”的行径,真不知要怎样的冷漠无情,才能干出来。

    更何况,观看视频的还有许多未成年人,难道我们要告诉他们,人的身体与人格不值得尊重,使用价值才是我们唯一的价值?一个社会的暴力不会是无来由的,它是错误教育积累的产物,今天播下种子,明天收获伤害,既然我们都向往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为什么不能现在就多负一点责呢?

    过度功利的氛围,必然会造就出过度功利的心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人文关怀的制衡,人文关怀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它能建立起一种足以自我审视、自我约束的生活,使我们不会被暂时的快乐所麻痹,不会在沉溺中丧失耻感。当我们坐在电脑前,被视频中内容刺激得血脉贲张时,请不要忘了,也许有一天,网民们又会在视频中围观你的不幸,人们记不住你是谁,只知道你是那个被汽车撞飞的傻瓜。

    一个互相取乐、互相伤害、互相消费的社会,绝不是好社会,而对于这种培育冷漠、有违人道精神的栏目,公权力机构不应该再沉默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