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张敬伟:“一河一路”入遗的经济意义和文化内涵
//www.workercn.cn2014-06-24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报昨日9版报道)

  “一河一路”申遗成功殊为不易,一个是国内隋唐古运河及元京杭运河沿岸省市合作的结晶,一个是国际合作的结果。一个是仍然通航的经济人工河,一个仍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的经济合作带。“一河一路”,经济外延和文化内涵兼具,现实意义更为彰显。

  关于经济意义,运河固然失去了王朝时代的漕运作用,但联通江南、江淮、黄淮与华北的航运作用依然。作为海陆空运能的补充,运河航运的经济性,发挥着运输网络的毛细血管作用。而运河运输,也最能体现中国最原生的运输生态,这条由人工开挖的运河,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智慧和视野的伟大工程。

  大运河是极富创意的工程,隋唐大运河彰显了居于关中腹地的统治者沟通江南、中原和关中的大思维。京杭大运河则成为元明清三代王朝联通京畿要地与江南鱼米之乡的经济命脉。这条大运河,也记录了中国政治中心从关中到华北、经济重心从中原到江南转型的全过程。更不必说,这条运河还衍生了元明清三代的沿岸城市的繁华。

  至于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的远东中华文明联系中东阿拉伯文明和欧洲基督教文明的大通道。这既是一条文明交往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更是一条伟大的商贸之道。大漠、孤烟、驼铃、雪山,西方商人和中国商客,他们走在这条艰辛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大道上,让中国丝绸和瓷器誉满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大地。来自欧洲和阿拉伯的商品,也丰富着中华风物。可以说,大航海时代之前,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最伟大的 “发明”——对异质文明的向往,对多元文化的倾心,对商贸交流的渴望和超越自己的孜孜追求。

  现在,重提丝绸之路经济带,使丝绸之路赋予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意义。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条丝路因为有了更为多元和快捷的交通载体,商贸活动不可能再以驼队的方式进行。申遗成功的意义在于,现代人完全可以抛却文明的冲突与文化的隔膜,通过紧密的经贸联系消解误解、化解分歧,实现新时代的合作共赢。古人能做到的事,现代人应该做得更好。

  “一河一路”申遗成功,也给国人以提醒。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要兼顾遗产保护和经济开发的平衡。尤其是大运河,航运功能应该保护,但大运河水和沿岸生态,更要维持一种原生态的风貌,切不可以功利目的画蛇添足。尤其是运河污染,沿岸省市应该有所作为。

  丝绸之路亦如此,不仅列入名录的遗址要保护好,而且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从澳大利亚大堡礁和约旦佩特拉古城面临被“世界遗产”除名的教训看,申遗成功并非万事大吉,保护才是正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