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在海南“两会”上“晒”出了他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5张的A3纸详细记录的是,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的30多项审批。整个过程下来,要盖上百个章,全程最少需历经272个审批日。(2月16日新华社报道)
行政审批项目繁多、手续繁琐、耗时漫长等沉疴,受诟病已久。在此情境下,给审批“瘦身”,也被提上改革议程。尤其是去年以来,国务院将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当头炮”,按下了审批改革加速的按钮。但从媒体曝光的诸多乱象中不难看到,若无完备的裁量权约束机制,审批放权难免会形同虚设。
如今的“行政审批长征图”,只不过是最新例证。事实上,以“长征图”形式勾画审批之难,这已非首次。去年年初,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就曾在该市两会上,编制“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直陈繁复审批之弊——1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要跑20个厅局、53个处室,盖108个章,要799个审批工作日。此举也曾引发舆论哗然,倒逼了当地审批改革纵深化。
邢诒川的“绘图”用意,无疑是将矛头指向行政审批中的顽疾。而他描述的情形,也绝非个例。新闻中还提及,另一位企业负责人反映,该企业有一块地从开始征地到落地,政府审批流程前后花了五年时间,期间经历了三届市长……拖宕至此,着实让人瞠目。也难怪,这则新闻一曝光,就引起舆论一片呛声。
按理说,行政审批的设立,当遵循“非必要勿增添”原则,否则势必造成行政效能的低下。可项目审批如此拖沓冗长,足以表明,有些地方行政审批改革仍流于表面,而没有实质性的删繁就简、机能优化。
而审批改革,终需审批程序精简,它不只包括“减量”,还涵盖“提质”。若只改“壳子”不改“里子”,只有纵向层面的“简”,而没有横向维度的“精”,必然会导致改革悬在半空。到头来,只有“精简假象”,改革也徒有“花架子”。
有些地方、部门之所以敷衍式放权,究其原因,就在于有些审批权能变现为“寻租机会”。毕竟,不少项目审批的裁量弹性空间大,其附生弊端,就是收费名目滥立、寻租空间扩充。正源于此,审批权下放,对某些利益相关者而言,无异于“割肉”,难免不情不愿。但若不下放,“庙多就得多烧香”,层层设卡,就必会加重企业负担。
要实现审批改革“精细化”,说到底,亟须将各类审批纳入具体规制框架下。比如,打破传统“孤岛”式的审批模式,通过电子平台将审批流程“一网打尽”,也对同个部门辖下的审批事项进行合并,不得分批分次进行等;对有些审批事项和环节办理的最长时限,作出硬性规定。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裁量权约束,对审批项目创设,进行论证与听证,而其效果评估,也实行“民意导向”。
审批“长征图”,为审批改革提供了问题切口,某种程度上,也勾画出改革路线图。也只有对审批程序既“简”且“精”,收窄其作业面,也进行精细化管束,审批沉疴才能慢慢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