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王学进:我们该怎样纪念邵逸夫
//www.workercn.cn2014-01-08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邵逸夫去世了,享年107岁。相信很多普通人都是通过不同学校里的逸夫楼知道这位先生的。几天前,我在宁波逸夫剧院还欣赏了西班牙青年交响乐团的演出,亲身感受到了邵先生回报桑梓的恩惠。

    仁者寿!以邵先生一生所做的功德论,合该如此。佛家讲因果报应,邵先生在百年人生中,播种了无数的善因,所以才收获如此圆满的结果。好人好报,邵先生的一生再次诠释了这看似庸常实则经典的人生哲学。

    将邵先生的百年人生当作一部大书摊开来读,不同的读者当能读出许许多多的况味。我想打开的是另一页,有关他从事慈善事业所走过的路。

    邵逸夫并非生来就是个慈善家。想当初,他的抠门是出了名的。据说,他最初的一笔慈善捐款是捐给一所老人院的100港币支票,当时就被老人院退了回来,理由是嫌他太过吝啬。经此刺激,他的慈善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种改变体现在他的三句名言中:“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此后,他每年捐赠一亿港币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累计达3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其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是他的财富价值观。挣钱的目的是为了造福子孙、贪图个人享受,还是造福国家,造福穷人?邵逸夫选择了后者。

    “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这传达出他的公平观。当你周围的人都生活在食不果腹的穷日子里,你就算富可敌国,也一样无幸福可言。慈善家之可贵就在于树立先富者帮助贫穷者的平等意识,将私产捐赠给广大穷人,让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这体现了邵逸夫的民族责任感。人才培养与教育投入呈正向关关系,投入越多,越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辈出,国家才能振兴,民族才能富强。

    人活百年终有一死。人瑞邵逸夫走了,但他留给后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长久惠及亿万民众。今天,我们纪念邵逸夫,重要的是读懂他的慈善观,并从中得到启发,像他那样把慈善当作一门事业去做,做得纯粹,做得高尚,做得伟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