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人们同样爱经典-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网友来论

“读屏时代”,人们同样爱经典

杜羽 蒋新军
2019-05-29 09:58:46  来源:中工网—《劳动新闻》

  “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网友们普遍关心,经典著作的生命力在今天是否依然旺盛?很多经典产生时的语境与当下已大不相同。如何才能让大众更容易接近经典、理解经典?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朱光潜先生曾说,别事都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读书要读经典,而不能只读所谓的“畅销书”。经典之所以能够传承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就在于其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很多经典会由于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变化等原因,变得很难适应新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重新解读、重新发现经典。

  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很多经典名著,都在书前增加了专家导读的章节,此外还出版过一些关于经典的导读书籍,目的就是为了挖掘经典的价值,向大众更好地普及经典。大家都知道商务印书馆有一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我们不仅有人们熟知的“彩虹墙”普及本,而且开发了“珍藏本”“分科本”“精装本”等多种类型,为不同读者阅读经典提供更精准、更便利的服务。

  阅读经典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我们通过出版《如何阅读一本书》《古今名人读书法》等读书方法图书,指导不同受众群体进行深度阅读。

  培养“千里马”,奉献新经典

  近些年,每年出版的新书有几十万种,但常常有读者抱怨好书不多,或者好书埋没在书海之中,不便寻找。打造新的原创经典,把更多好书呈现给读者,有什么可行的途径?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秦德继:图书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扮演着“工匠”角色的出版人,既要在内容的编创上精耕细作,又要观照时代,拿出符合时代需求、反映时代特色的出版物。这对于科普出版以及科技出版来说,的确是高难度。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大众读物,在时间上肯定会滞后,同时也受到一线科研人员的时间精力以及创作意愿的影响。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人亟须拿出能够与科研成果相匹配的科普著作,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我认为,还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加强:一方面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唤起对科普创作的重视,给予多手段、多层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科普作品的技术研究,这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必须说,我们现在不缺乏科普书,缺的是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拥抱数字时代:改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阅读

  现在,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作为出版人,面对数字阅读的需求,应该如何积极应对,把更多的优质内容推送到移动端?

  于殿利:近年来,我一直在强调和呼吁:不要让数字阅读取代纸质阅读,不要让碎片阅读取代系统阅读,不要让娱乐阅读取代严肃阅读。因为阅读的本质不是兴趣而是思考。但数字化和读屏时代给出版和阅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出版和阅读的本质,重新审视出版业媒介或传播特征的凸显,重新审视读者受众身份的转变。作为出版人,应该通过出版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大众对于数字阅读的需求,走媒体融合的出版之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艺兵:数字潮流势不可挡,但改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阅读;内容是核心,技术做支撑。面对新形势下的数字阅读需求,我们应当以出版为核心,把优质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迁移或转化,在纸质基础上推出数字版、开发多媒体版,把出版服务升级为阅读服务。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职工思想引领,期待更多新探索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期待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有更多“站位高、有特色、接地气、入脑又入心”的崭新探索。

  • 中工时评:还想“防火防盗防记者”,没用!

    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引起我们思考、质疑、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人在把防记者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实际上,严防死守记者,不如防治一下自己内心的不思进取。

  • 中工时评:城市改造要留住记忆也要面向未来

    在安徽黄山市,一场关于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楼是否应当在城市改造中保留的争论,引起舆论关注。徽州地区是黄山市成立前的当地行政区域名称,文教局老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二层青砖瓦楼,有专家认为老楼应当纳入保护,但也有人认为,仅仅60年历史的建筑物,不能算古迹。

  • 中工时评:竭诚把职工的忧心事解决好

    今天的工人日报消息:吉林省总于近日下发通知,倡导全省各级女职工组织因地制宜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帮助女职工减少生育后顾之忧。省总将拨专项资金30万鼓励开展试点工作。

人物

  • 拳击女孩,能否打出人生KO拳?

    这些不了解,导致一些看似常识性的认知未必正确,导致汹涌的爱意未必有利,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以爱为名,行道德绑架之实。现实中的拳击女孩,在困窘的人生面前,能否打出一击漂亮的KO拳,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家庭个体,需要从过往的事件中,汲取一些必要的经验甚至教训。

  • 高拉特入籍中国,未尝不可

    说实话,男足归化外籍球员,乍看是远水解近渴的治标之举,但是,在笔者看来,引入外籍球员并非不可

  • 新华网评:始终不渝的初心是英雄本色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已经95岁高龄、有着71年党龄的张富清老人。

  • 叶连平:非凡人生贵在坚守

    有人称赞叶连平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他自己却说,“我充其量是只萤火虫,因为失去的时间太多了,怎么也补不回来,我只想追赶时间……” 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干一业、爱一业,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能追上时间的脚步,让平凡的人生彰显非凡的力量。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