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鼓励阅读不该拘泥形式
晴川
//www.workercn.cn2016-04-20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在京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4月19日《人民日报》)

  电子阅读的最大好处,就在于阅读门槛低,具有极强的选择主动性和即时性。这是传统纸质书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这么说,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电子书阅读,是对传统阅读形式的有力补充。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电子阅读存在“碎片化”缺陷,尤其是手机微信等,人们阅读的文章往往不是成篇文章。碎片化阅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阅读方式,它的娱乐消遣功能远远大于直抵人心的思考价值。但问题却未见得存在于阅读的形式上,也不能全赖在阅读者身上。

  “电子书”与“纸质书”谁更胜一筹?这问题没有答案。深度阅读理应鼓励,但也须正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意义。这不仅因为,阅读形式并未改变阅读本质,还在于怎么阅读、阅读什么本身是很个人的事。鼓励阅读就不该拘泥形式,能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能在个人减压和滋养心灵方面体现出阅读的重量,简而言之,就是能将这两种读书方式的作用最大化,就已足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