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供给侧改革重在适应新常态
胡建宏
//www.workercn.cn2016-03-21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明大势才能谋大事。我国经济发展“十三五”已步入新常态,这是大时代更替变化的结果,是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省水果种植总面积已达1870万亩,总产量158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居全国第一,达1040万亩,产量1000万吨,占全国1/4、世界1/7.果业面积和产量均实现“十五连增”,成为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区域。果业科学布局,全面实施标准化果园建设、现代园区打造、科技研发创新、良种苗木繁育、经营主体培育、市场规划开发、现代金融引领、信息服务联通、质检平台构建、果业品牌创建等10大工程,力促向“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目标迈进。

  但记者日前在我省苹果最佳优生区洛川、富县、黄陵等地采访时发现,由于受劳动力不足,用工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基础设施、自然条件、苹果商品率与市场意识等因素影响,“去年赚钱,今年赔钱现象在当地较为普遍,部分果农一筹莫展,甚至对发展苹果产业产生消极情绪。”洛川老庙镇果农赵志平说,市场行情就像无形魔抓无时不在操纵水果价格,让人难以预测:“别说我们果农,就连一些果品贸易公司或农合组织,也会因为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导致上千吨苹果滞销。去年至今,这一现象已不是个例,不信可去各县果库瞧瞧。”果农杨怀庆说。

  延安将在两年后在全国率先实现革命老区脱贫目标,这一承诺任务艰巨。面对当前能源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农业产业托底乏力不利态势,只有立足当地,面向市场,依托品牌质量优势,顶层设计,找准市场定位,精准确立消费群体,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和果品产业供给侧改革,才能确保脱贫目标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时,供给侧改革必须以需求侧为导向,吸引高端企业技术人才,破解规模精准化与市场供需矛盾,有效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标准化精细管理和绿色、有机、无公害优质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与商品化率,有序、有节制投放并占领高端市场,主动适应高端消费需求。这样既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适应性和灵活性,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实现果业规模与效益并重,果品产销持续两旺,果乡真正美好愿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