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打工路上:从“工友之家”生存压力看“小候鸟”容身之难
//www.workercn.cn2014-07-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暑期已至,但陕西省西安市首个旨在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服务的民间公益组织“陕西工友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却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在往年这个时候,法定负责人仇小碧都会忙着联系大学生志愿者,给打工子弟们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今年,她却忙着搬家。

  原来,由于资金困难,加之原先租住的城中村拆迁,以及租金不断上涨,这个机构6年来已经搬家4次,蜗居在不足15平方米的民房里,还不知道将来搬去何方。

  事实上,仇小碧所面临的困境并非孤例,不少旨在为打工子弟提供活动机会的民间机构,正在因城中村改造和房租上涨,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曾经在这里度过课余快乐时光的“小候鸟”们,也将无处可去,在假期中被家长无奈地“散养”于城乡之间。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一共是1277万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9.3%,在这些随迁子女中,仍有近20%没能入读公立校。

  与城市子弟的暑假生活较为丰富不同,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缺乏为学生提供暑期活动的能力,即便打工子弟入读公立校,在假期中,务工家庭也很难有经济条件和意识为孩子提供参加暑期活动和兴趣班的资金和机会,而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本身,也因种种原因难以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应的文娱服务。

  同时,与城镇职工家庭往往由老人在假期帮助照顾孩子不同,打工子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亲属通常还在老家,假期中父母依然需要工作,无人照管的孩子被彻底“放羊”,无所事事、沉迷网吧、混迹街头者亦不鲜见。不久前,北京市郊崔各庄乡奶西村发生的少年暴力事件令人震惊,而其背后,则是随迁子女在学校之外课余生活的单调枯燥,以及难以融入本地孩子的交往“圈子”。在最需要人生指导和授之以分辨是非的年纪里,他们放下书包之后,独自面临的却是复杂的社会。

  其实,在现有条件下,依然有多种渠道可以为打工子弟提供暑期的文娱活动。例如,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院、城市公园如今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社区和学校可以组织孩子们前往,接受文化熏陶。而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像仇小碧一样的民间机构,在为孩子们提供一方乐土的同时,也能为这些致力于帮助打工子弟的民间公益机构提供经济支持,使之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随着各地公立学校逐步放开对随迁子女的门槛限制,打工子弟在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已不再如几年前般困难。但是,这些孩子们所需要的教育,绝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包括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这些,恰恰是打工子弟所欠缺的。

  祖国的花朵,无论其花种来自何方,无论其生长于何处,都需要最好的土壤,需要人时时关注,予以修枝剪杈。为“小候鸟”们创造一片暑期天地,不只是为了让他们安全快乐充实地度过暑假,更是为了通过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远离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不仅需要更多像仇小碧一样的公益人士为之付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协力参与,更有赖于相关部门通过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辅之以制度上的创新,为“小候鸟”们提供更多课余教育的机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