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搞竞技体育的人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比赛是训练的一面镜子,其义似乎无需多加诠释,相较而言,人们更容易忽略的是,现代生活中的体育比赛其实还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个中道理也没多复杂,因现代体育比赛动辄上万人参与,且涉及参赛、组织、观赛各方。如此众多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人性中的美好或幽暗常常就无处可逃。体育比赛事儿不大,但它反映出的问题常能超越体育,甚至直逼人的心灵深处。我想,这大概也是体育那么有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承蒙一些网友赐教,我刚知道,“尿红墙”已经成为日前落幕的北京马拉松赛的一项“传统”,数十人甚至数百人一字排开对着红墙“放水”的镜头,让人“捧腹”,符合我们这个娱乐化时代的特征,有点像某些时髦的“行为艺术”,但我看着网上的照片,却实在笑不起来。我希望网友所言:诸如“不亲自尿一次,都不好意思说参加过北马”之类,只是调侃而已,因为,北马实在不需要如此臭烘烘的“传统”,不仅是北马,世界上任何一项赛事摊上如此“传统”,都不能算作“荣耀”。毕竟我们都是文明人,体育也是一件挺文明的事儿,我们文明人为什么要拿不文明的行为去做一件文明事儿的“标签”呢?
人们注意到,在“尿红墙”的新闻爆出后,网友大多指责主办方办赛不力,在沿途设置的流动公厕数量不够,而主办方的解释是,北马流动公厕的设置符合国际标准,“我们在天安门沿线地区已经设置了尽可能多的厕所,可是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去排队上厕所,更愿意就地解决,才会发生这种不文明的情况”。双方各执一词的结果,当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虽然我并不喜欢主办方的回应方式(指责选手不文明),但我认为,此事应该反省的绝不仅是主办方,撇开随处小便不议,北马比赛结束后,起点制造的那10多吨垃圾,总不能怪主办方设置的垃圾桶不够吧。相反的例子,在今年的东京马拉松上,仍延续着无污染的赛事纪录,这不仅与近15000名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分不开,更与参赛者自身的严于律己息息相关,选手们参加完马拉松滞留一小时排队不离开,只为把携带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当然,我绝不会认为,北马的赛事组织已经尽善尽美,事实上,近年来各大城市兴起的马拉松赛事热,并不全是源于人们体育热情的高涨,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政绩意识和跟风意识的冲动或许也是原因之一,这很容易导致马拉松赛事组织和管理的无序。北马已是国内顶尖的马拉松赛事,尚且有“尿红墙”之类的乱象,其他刚刚创办不久的马拉松赛事,更加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由于马拉松赛事没有门槛,各个城市又热衷于追求赛事规模,这就难免导致参赛选手素质的良莠不齐。跑步,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可能是挑战自我,对于发烧友来说,是享受奔跑的乐趣,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也许只是随便玩玩而已。玩玩没什么可以指责的,但跟风起哄,甚至放任陋习,发生不文明行为,就背离了体育精神,也有悖于主办者办赛的初衷,非但不能“推广”相关城市,反而会让其形象受损。
体育是一种文化,离不开文明的支撑。文明需要贯穿于赛事的各个方面和角落,文明办赛、文明参赛、文明观赛,不能互相替代,但却密不可分,应该互相影响,最终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体育还是一种教育,不但能让青年学生受益,也能起到维护公序良俗的作用。如果北马让人难堪的“尿红墙”新闻,能让社会各方重视体育的这一特殊的功能,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公众也逐渐增强参赛观赛的文化自觉,养成参与体育的文明习惯,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更加充分享受和体验体育带给人类生活的美好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