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今日视点:回眸中感悟奋进力量
//www.workercn.cn2013-10-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1900多名代表承载着亿万职工的热切嘱托相聚北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回眸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特别是中国工会十五大以来的工会工作,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切实履职的自豪和信心。

  这是一个团结带领亿万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时期: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截至2012年底,劳动竞赛企事业单位覆盖面达78.4%,职工参与率74.2%;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企业达73.5%,开展技能比赛的企业达55.9%。

  从车间工厂、灾后重建现场,到重点工程建设工地,无不高高飘扬着“工人先锋号”的鲜艳旗帜。近5年来,仅各级工会开展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推广先进操作法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全国职工就提出合理化建议近4000万件,开展技术革新200多万项,发明创造110万项。

  这是一个在工会悉心培育下,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工人明星”集体亮相的时期:李斌、王洪军、窦铁成、巨晓林、郭明义、贾向东……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工人阶级。一大批职工成为企业乃至行业的领军人物,16.4万家企业拥有自己的“首席员工”、“金牌工人”,35.9万人成为“技能带头人”,更有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与专家学者一起站上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领奖台。

  2985人,这是2010年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总数。其中,有74名是农民工,比2005年增加了53名。与此同时,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928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455个、全国工人先锋号5368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愈发占据重要席位,蓝领精英人才辈出。

  这是一个将亿万职工组织起来,千方百计为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时期:5年来,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家庭4189.8万户次,帮扶职工1799.9万人次;在加强源头参与和法律援助的5年中,地方工会参与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达到1261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4.5万件,并为超过两亿人次的职工和农民工普及法律知识;全国各级工会还为1799.9万人次提供了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帮扶。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以接连不断的工作创举,中国工会攻克了一个个维权和建会难关。各级工会以实际行动叫响做实了“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仅2012年和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就联合有关部门为200多万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28.85亿元。与此同时,实现了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建会“攻坚战”的胜利,带动众多外企建立了工会组织。截至2012年底,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建会率达到91.9%。

  这是一个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继续探索、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时期:“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企业工会工作原则,“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一系列精辟概括和科学论断,不断丰富着党的工运理论,夯实了工会发展道路基石。

  在创新、探索与实践的路途中,工会组织披荆斩棘,凝聚力不断增强,影响力日益提高。杨丽、陈有德、潘兰英、邵敬春、王远文、刘双……这些为职工倾尽心力维权服务的工会干部们,树立了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有力形象。在全国持续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促使越来越多的工会干部扎根基层,贴近职工,倾听呼声,了解需求,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今天,中国工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能否创造新的辉煌?如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这是每一位工会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作答的时代课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