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谁来抚慰失独家庭之痛?
//www.workercn.cn2014-04-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谁来抚慰失独家庭之痛?

本网评论员 贺少成

  4月21日,来自全国的240余名失独父母代表再次进京,等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予他们申请失独补偿的回复。两年前,部分失独父母就向当时的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递交了《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但一直未获正式书面答复。(4月25日《法制晚报》报道)

  失独,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几年不断被媒体提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生而无望的困境、老无所依的凄凉,几乎所有的失独家庭都被打上了“悲惨”标签。而这样的伤口是融进血液、深入骨髓的痛,所有的语言在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些父母眼下还得面临另外一种痛苦——记者从国家卫计委得到的回复是:失独者提出的国家补偿,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以后是否完善,还需由具体部门进行商议。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其施行的30余年里,有效控制了中国人口过快增长,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彼时估计不会有人想到,30年过去,现时社会会面临失独家庭难题。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独生子女的离世,都将是一个家庭的毁灭。即使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感受到失独父母后半生的彻骨之痛。

  即便争取到国家补偿,失独父母们就能安度晚年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种补偿能代替血肉亲情。补偿或许可以减轻失独父母养老和生病的压力,但不能驱走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这样的情况下,卫计委模棱两可的答复多少显得有些残忍——失独家庭已是不堪负重,为何难以获得现实中的一丝温暖?

  但在现有的政策制度框架下,卫计委的答复又是没有错的。只能说,面对一个悲伤群体的泣血呼吁,我们的制度存在漏洞和不足。

  这能怪谁呢?怪30余年前的政策制定者么?恐怕当事人也有话要说:我怎么能料得到30年后中国的情形呢?

  没人是神仙,没人愿意为一项政策制度负起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责任。但政策的制定有如弈棋,决策者需要具备走一望三的筹谋和远见。现时中国,受到太多制度短视或决策失误的遗毒:在唯GDP论的政绩考核制度下,不少地方引进了高污染项目,致使癌症村今日频被提及;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中的中国时常受到说不清来源的雾霾侵袭……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同时也是承受者。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面对失独家庭的呼吁,我们必须倾听并分担他们的失子之痛。他们是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不能让他们成为政策的遗忘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