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亚红:追求有温度的教育
//www.workercn.cn2017-09-08来源: 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张亚红

八一学校校长助理、艺术中心主任

  她把音乐这个“小”学科讲出了“大”学问,在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能力的同时,还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品质,教会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做人。29年来,她追求有温度的教育,把“担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常说:“做好课堂教学,搞好艺术教育,引领更多青年教师进步,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公民。”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八一学校校长助理、艺术中心主任张亚红。

  8月31日,记者见到张亚红的时候,她正在排练节目。“我们正在准备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演出节目。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谈到乐队,张亚红有很多话说。

  调入八一学校之前,张亚红先后在平谷一中、北京联合大学工作过5年。在平谷一中时,她组建了管乐团、合唱团,经常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无暇顾及家庭。在那里,让她懂得,当好老师首先就要奉献。4年后,机缘巧合,她调到北京联合大学做团委工作。“我发现大学生们依然存在着审美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他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中我既感到欣喜,也感到现实生活中基础音乐教育的薄弱,而这对于培养完善的人才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张亚红告诉记者,这让她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地不断加深,这种责任感越来越强烈。”张亚红说。或许由于这种责任感的驱使,1993年她来到了八一学校这所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

  怀着一腔热情,张亚红把管乐团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却一度把教学工作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幸好,她大学实习时的导师、101中学特级教师章连启老师一语点醒:“一定要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腿’走路,不要顾此失彼,这才是身为教师的长远发展之道。”

  张亚红恍然大悟。于是,她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工作,在做好乐团工作的同时,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一有时间就去听章连启老师的课,外出学习时勤交流勤反思,如饥似渴地从专业书籍中获取营养,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与此同时,张亚红带领乐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享誉海内外。2012年12月,在举世闻名的第66届全美音乐教育大会中心主会场,八一学校金帆管乐团与美国空军管乐团等著名音乐团体同台献艺,成为全美音乐大会自1964年举办以来,唯一获邀进行专场演出的中国管乐团体。

  做课即做人,是张亚红的口头禅。在她看来,教师做课首要考虑的是能给学生什么,让学生收获什么。

  “听音乐就是为了娱乐,我又不想当音乐家,没有必要知道这个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更没有必要分析音乐要素和历史背景……”一次课上,一位学生的话,让张亚红始料不及,她觉得这番话是真诚的,并且有一定代表性。她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反而感谢他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基于这个问题,张亚红创造性地组织了一次音乐班会课。让学生针对“欣赏音乐作品到底要不要分析音乐要素和了解历史背景”的问题展开辩论。这次主题班会,将音乐学习变成了学生自主内化的过程,成功开启了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音乐的一扇门。

  今年7月15日至7月20日,张亚红带着200多名孩子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下乡的地方陕西延安,开展了“寻伟人足迹、扬红色传统”红色游学之旅。“我希望孩子们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懂得坚守。”张亚红说。作为一所有着红色传统的学校,她以此次游学为载体,引领学生走进革命圣地,追寻伟人足迹,感受红色气息,弘扬革命传统,将课堂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从教29年来,张亚红一直坚守着教育人应有的定力。她常说:“面对社会日益的浮躁,我们作为教师也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一定得从名利中抽出身来,用真诚做教师,用良心做教育,用行动践行劳模精神。”

  □本报记者 白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