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陈铁苹:她教的二年级小学生 年阅读量达1000万字
//www.workercn.cn2017-09-08来源: 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陈铁苹

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教师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年的读书量能达到1000万字,但这件事却真切地发生在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在2016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该校教师陈铁苹的带动下,通过家校携手的方式,她所在班级的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读书量可谓惊人。“我希望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不论这些孩子今后走上什么岗位,读书都能让他们受益终生。”陈铁苹说。

  去年,她开始带一个一年级的班,希望以此为起点,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此,她积极向家长介绍读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亲子阅读”的理念,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

  开始阅读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为了能让学生坚持阅读,陈铁苹没少动脑筋。“一开始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可时间久了就会疲沓,不愿意读了。于是,我就建立了一个家长微信论坛,让大家在这里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有的家长会说他在亲子阅读时遇到的困难。这时,就会有其他家长出来给他支招,介绍自己的经验。”陈铁苹说,微信论坛十分热闹,大家互通有无,互相鼓励。“一位家长曾对我说,他和孩子一起读书时遇到的所有阻碍,都在论坛里找到了破解之法,他觉得论坛就像淘宝网一样,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与此同时,陈铁苹还在班级中建立了阅读打卡制度。她动员家长将孩子每日阅读的情况发到朋友圈,比如孩子今天读了几页书,用了多长时间,当天的阅读心得有哪些等。“对孩子来说,这既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激励。看到有那么多人在朋友圈中给自己点赞,孩子们就会觉得动力十足,自觉自愿地把阅读当作每日的必选项。”陈铁苹说,有的学生生病了,吃完药身体刚好一点,就会要求家长和他一起读书;有的学生放假出去玩,在装行李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带上书。“我会特意在班里大力表扬这样的孩子,这对其他孩子来说无形中就是一种激励。现在,我们班里的读书氛围很浓,大家都在互相比着读。”

  此外,陈铁苹还十分注重让学生们从课内走向社会大课堂。“我会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课题研究。目前,我们的课题是‘行走中轴线’,班里的孩子分成小组,可自主选定研究方向。有的小组选择研究钟鼓楼的钟,有的小组选择研究古代建筑颜色的变化,都很有意思。”陈铁苹说道。

  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活动,陈铁苹让教育深入到了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在担任教师的这26年中,她始终坚持在小学教育的第一线,严谨治学、勤于积累,敬业奉献,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凭借优异的工作成绩,她本人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和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张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