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何江弘:为植物人寻找康复答案
//www.workercn.cn2017-09-06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陆军总医院脑外科二区主任何江弘:

  为植物人寻找康复答案
  

        何江弘:主任医师,陆军总医院脑科二区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经外科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神经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委员。专攻功能神经外科专业,主要病种有意识障碍疾病(植物人)、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疼痛及帕金森病、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障碍疾病。1996年起开始植物人促醒基础与临床工作。

  (一)

  泰戈尔曾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征途上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哪怕是一次折翅的飞行。

  植物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界于人类与植物之间,在通往生与死的路上孤独的前行,有谁知,他的内心是否冰冷泥泞,是否也会有春暖花开。

  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微微的闭着眼睛,他身上昂扬着蓬勃的生命力,甚至咳嗽、哈欠、打喷嚏,但是对于亲人的凝视和声声呼唤却无任何反映,他们活着如一枝花,一株树,就是没有人知道,那脑电图呈现的杂散波形,是不是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也许他已经在那边喊破了喉咙“打开这个小开关,我就会从黑暗中走出来……”,这边的我们却无法识别那有如远古洪荒的符号,而只能接受这个世界上最近又最远的距离。陆军总医院脑科二区主任何江弘,正在为试图拔掉那个小开关而努力。虽然他知道,完全破解植物人密码有如在宇宙中寻找同类一样异想天开,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收获。”

  “我是一名医生,我研究植物人促醒,我的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就是让更多的植物人醒来。我希望能解读他们的行为密码和意识符号,拔掉开关,让他们的灵魂冲出黑箱,展翅自由飞翔。”面对记者,何江弘这样说。

  “植物人这个群体非常无助,他们的存在不仅关系到社会家庭,也涉及道德伦理的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希望政府加大科研力度,也希望社会各界能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何江弘在破解植物人密码的荒原上执着前行,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抵住了冷嘲热讽,不断尝试创新,在千万次失败中寻找结果,以期获得更多的治疗方式。他相信,植物人一定会醒来!

  (二)

  8月30日清晨,北京的空气中迷漫着早秋的清爽,陆军总医院脑外科主任医师何江弘不到六点就已经赶到医院。何江弘告诉记者,从家到医院,这条路他已经走了23年。1994年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何江弘被分配到陆军总医院,在脑外科一干就是20多年。

  上午9:30分,经过术前缜密的准备,何江弘开始为11岁的赵哲(化名)实施脊髓电刺激植入术。

  据了解,赵哲是在2015年10月游泳时发生溺水,送当地医院抢救后体征恢复平稳,但意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术后,何江弘介绍说,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患者的状态较现在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是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后续的一些康复治疗。他说,患者属于缺氧性脑病,从得病到现在已持续近22个月,时间较长,在病理范围内属于恢复效果不理想的类型。入院时,通过一些临床判断及检查,初步诊断他还是处于微意识状态,也就是说,他的意识是有所活动的,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他的胳膊还能微微地动,眼睛有时还比较有神,似乎在看人;从磁共振和脑电图等电生理检查来看,也有些微意识活动的迹象。总体判断这个病例虽然时间比较久,但是手术后恢复的机会还是有的,因此,决定给他实施手术。

  2015年7月,曾有一位和赵哲同年龄段的男孩,接受了何江弘实施的脊髓电刺激术后成功醒来。他说,10岁的李伊(化名)从江苏某医院转来陆军总院八一脑科医院,经问诊得知,他是在4个月前的一天,突然头痛昏迷,经当地医生诊断后确定为脑出血,虽经当地医院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却出现意识障碍,成为了植物人。经过术前评估后,何江弘为李伊实施了脊髓电刺激术,术后当天回到病房,患者就开始隐隐地呻吟,10多天后,家人竟发现患者开始有自主动作,用手抓自己的膝盖,再后来的1个多月时间里,患者相继出现用手挠头、痛苦呻吟等现象,有一天,家人贴着她的脸唱歌时,他发出了“哼哼”的笑声。

  接下来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精心医治,家属努力配合,终于,患者能明确完成一些简单指令。这表明,在昏迷了长达9个月后,患者终于醒来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