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原国虎:“外乡”书记的“融入”第一课
//www.workercn.cn2017-08-3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开展好妇女工作,是推动村子发展的稳定剂。”原供职于安泽县就业中心的刘亚南本身是女性,又喜欢手工,她通过原单位了解到,在附近的蒲县、古县及曲沃县等地,都开设了手工编织培训班。

  刘亚南决定帮助女同胞们充充电。历时4个月的考察过后,2016年8月,刘亚南请来了来自曲沃县的老师,在村里开办为期15天的串珠编织培训班,教授简单的挂件、女包和坐垫制作。

  为了吸引妇女们持续参加,刘亚南特地争取了由自己的派出单位解决培训费,并提供免费午餐。上、下午的间隙,培训班还进行广场舞教学增加人气。

  妇女们活跃了起来,等到培训结束时,刘亚南专门为她们办了一场毕业作品展。

  这些技能很快有了“变现”的机会。2016年9月,核桃庄村女村民编织的手工工艺品,亮相安泽县乡村文化旅游节,不少手工艺品大卖,有的小钱包居然被出价达到150多元。

  而在微店等电商平台上,刘亚南也在帮助学员们拓展销路。

  卫寨村第一书记魏建云的融入经验,则是要多了解——既要知道村民在担忧什么,也要知道该如何整合身边的资源。

  “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是无源之水。”安泽县委通讯组出身的魏建云说,此前,卫寨村同样以玉米种植为主要产业,因收益并不高,调产随即摆上了议事日程。

  魏建云曾试图劝说村民改种价值较高的树莓、高粱、中药材,但是,种植树莓、中药材见效慢,种植高粱风险高,一些村民急于看到效益,又不愿过多投入,这些方案都只能作罢。

  2016年冬天,魏建云与一名做粮食收购生意的亲戚闲聊,无意间得知河南有个村子引进了一种泰国辣椒,种植周期短,管理简单,每亩收益却可达4500元。

  实地调研回来,他联合村干部还有七八户贫困户,利用流转土地,试验种植了150余亩辣椒。

  这是安泽县2017年争取实现脱贫摘帽的奋斗缩影。在全县各个村庄,稳固产业调整、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及确保脱贫不返贫等议题,已形成了一定解决思路。“第一书记”则在这场“脱贫攻坚”持久战中一边融入农村,下沉到基层;一边引入经验,从外边伸进援手。

  “第一书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例如,郎寨村第一书记王增华,走访3个月,手绘了全村447户分布简图,标记了各户情况;大黄村第一书记安丽丽,上任头件事就是协助村里把一条路修好,村干部事后连连感慨“她真的是来为村民办事儿的”。

  而在魏建云所任职的卫寨村,老党员王精生也正响应着种辣椒的脱贫号召。他种了5亩,如今,地里辣椒涨势良好,村民盼着霜降后能有个好收成。

  很少有人再去刻意琢磨魏建云是不是外村人了。王精生记得,魏建云出生在紧邻卫寨村的南孔滩村,小时候就常到卫寨村来玩。面对前来采访的大学生记者,他一度笑着说:“建云是我看着长大的。”

  可是,如果切换到脱贫工作的语境,这个老党员对“后生”魏建云,立马又增加了新的理解:“他挺靠谱,我们愿意跟着他干。”

  (山西大学 黄子豪 南京大学 孔德淇 苏州大学 丁婷婷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沈青青)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